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救援中心:创新构建“13345”工作机制 夯实战备训练安全根基
发布时间:2023-05-15 13:54:37     作者:张台   浏览量:5965   分享到:

今年以来,救援中心坚持将战备训练安全工作上升为“一把手工程”,科学研判、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创新“13345”工作机制,不断夯实战备训练安全根基,确保“零差错”、“零失误”、“零事故”。

牵引“一条主线”。召开开训动员部署会,深入分析队伍练兵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端正训练作风,坚持“练为战,不为看”的练兵理念,切实将指战员思想统一到当前练兵活动的具体措施上来,真正把岗位大练兵活动作为提升队伍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平台抓牢、抓严、抓准、抓实、抓好。

突出“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中心主要领导挂帅的练兵领导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员开展练兵。二是工作措施到位。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救援需要什么就练什么”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练兵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训练步骤、对象、内容、时间和标准,实施“挂图作战”,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推进实战练兵在营区蔚然成风。三是监管指导到位。在各项训练过程中,跟队指挥员必须全程参与指导训练,并对小队训练安全、任务、效果负全面责任,同时中心利用视频系统对各中队学习训练进行实时监控,全力推动训练走深走细走实。

IMG_7994(20230508-193643)_副本.jpg

夯实“三个基础”。一是夯实综合体质基础。将综合体质训练作为练兵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科学制定个人差异化训练计划,补齐指战员身体素质短板。二是夯实业务技能基础。紧密结合人员、仪器装备、处置对象等特点,扎实开展常规业务技能基础训练,努力练就专业精准的过硬救援本领。三是夯实心理素质基础。每季度在演习巷道内组织开展灾区环境下的高温浓烟训练科目,提高指战员灾区环境适应能力、勇气和胆量,消除和减轻指战员在处理灾害事故时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避免因心理因素造成意外发生。

IMG_7995(20230515-082438)_副本.jpg

坚持“四个杜绝”。一是杜绝战备值班不到位。要求指战员轮流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工作,值班小队指战员不得少于8人,待机小队指战员人数不得少于7人。二是杜绝闻警出动时间超时。接警时间控制在2min内完成,在事故预警铃响后立即开始进行出动准备,在警报发出后1min内出动,不需乘车出动的,不应超过2min,各中队每月组织紧急召请不少于3次,开展“零点行动”查岗不少于2次,确保遇有任务时能做到“秒级响应、分钟出动、高效处置”。三是杜绝仪器装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值备班小队,必须保证仪器、装备、车辆完好,如发现个人仪器装备和个人保管的小队仪器装备保养不合格,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责任人和跟队指挥员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四是杜绝非战斗性减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训练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特别是在实操实训中,严密组织,精准实施,实现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相统一,杜绝训练伤、训练安全事故等非战斗性减员现象发生。

瞄准“五个关口”。一是瞄准安全隐患关。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经验,及时查找和消除人员、装备、器材、场地等安全隐患,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并在训练中安排专人对参训人员进行全程保护,进一步提升练兵过程安全系数。二是瞄准业务理论关。组织业务理论学习,分级掌握岗位所需的业务常识,使指战员做到适应本职、精通本职、胜任本职,力促指战员在“练”中求“学”,“学”中促“练”。三是瞄准仪器装备关。定期全面开展仪器装备、车辆检查,每名指战员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四会”要求,确保仪器装备时刻处于安全可靠、随时可用状态。四是瞄准案例剖析关。采取“一案例、一剖析、一警示”方法,坚持每周四定期开展一次事故救援案例推演剖析,由指挥员采用“演讲+互动”“演讲+视频”等方式,对各类事故预防、发生、发展规律及形成灾区特点,逐个阶段、逐个行动、逐个岗位地推演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法,丰富指战员的实战经验。五是瞄准实战演练关。在组织指战员抓好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训练的基础上,每月开展模拟实战演练和“双盲”演练各不少于1次,提高“抢大险,救大灾”的整体作战水平。

下一步,救援中心将以大力推进“13345”工作机制建设为新的更高起点,不断加大力度、拓展广度、突出深度,真抓实训、严抠细训、苦练精训,全面提高应对各种急难险重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平常做到提高警惕、常备不懈,战时做到闻警即动、速战能胜,着力打造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本领高强、保障有力的矿山应急救援铁军。(张台)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