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专栏
【“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秦传君:摆正位置履职责 脚踏实地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24 16:54:51     作者:秦传君   浏览量:12385   分享到:

1679532647162830.png

中层管理队伍对于公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整个管理体系中的“腰”,是公司上传下达、左右联动的“枢纽”。作为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在认真研读了《做最好的中层》这本书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学习到了很多非常受用的思路、方法及技巧。以下是我读完此书的一些心得:

一、摆正位置,明确定位

中层管理者想要更好地履行好公司赋予个人的职责和使命,首要前提是“摆正位置,明确定位”,在整个管理体系中,高层负责抓方向、定目标、要结果,基层负责落实与执行,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力量,中层既不能对基层工作事必躬亲,也不能只谈不做。因此中层要充分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岗位的意义,在权责范围之内扮演好多种角色,具体如下:

一是完成任务的“助力器”。中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是在上级的带领下组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在日常工作中,中层管理者尤其是部门副职,要深耕个人分管的工作领域,带动队伍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

二是助力赋能的“教练员”。充分利用好自身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培训体系来提高团队专业能力,定期展开团队技能考核,不断提高员工能力,为团队完成任务目标夯实基础。

三是承上启下的“粘合剂”。充分理解公司下达的各项政策、要求及任务,并在分管领域内做好布达。及时了解和把控员工状态,发挥上下连接、左右联动的枢纽作用,确保团队拥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工作过程的“监督者”。要在上级的带领下对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项工作的推进效率和质量,抓细节,抓质量,抓结果,让每一项工作都能按照预期计划完成,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五是决策的“参谋者”。要积极参与到部门各项重大决策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熟悉基层的特点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谋和支持。

二、履行责任,凸显价值

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中层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职能,并以此为方向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承担好以下责任:一是对管理部门的责任:充当“链环”使公司或上级管理者所下达的目标与政策准确、完整、彻底地执行;二是对员工的责任:为员工提供指导和训练,帮助解决问题,达成工作目标;三是对其他部门的责任:和各部门融洽配合,与其他部门的行为目标协调一致,以整体目标为重;四是对公司的责任:以大局为重,强调公司利益,使公司利益最大化。简而言之,中层管理人员要同时对公司、所在部门、其他部门以及员工承担责任。因此我们在开展任何工作时,都要从这四个维度的责任去考虑,确保对以上四个方面都有正向价值。

作为人力资源部副经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层管理人员责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我们只关注单一的维度,很难提高个人的履职质量。以培训工作为例,当我们制定培训计划时,要从公司战略、员工需求、本部门情况以及其他部门情况四个方面来综合分析,进而做出对四个方面有利且可执行的规划。如果培训计划不能对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那么定然无法推动和落实。

三、丰富技能,稳固心态

中层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仅仅是“专才”还不够,而是要做既有专长、又具有丰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中层需要是一名专业能手。无论是哪个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对所在部门的业务有深度了解,生产部门中层需要懂生产,人力资源部门中层需要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等。因此对于中层而言,要深入专业领域展开常态化学习,不断加深对该专业领域的认知和理解,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其次,中层作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定要全面,否则很难带好一个部门或者团队。通过研习书中的内容,再结合公司及部门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层应当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是学习力,它决定着中层的适应力和成长力;二是沟通力,它是团队和谐的基础;三是执行力,它是中层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四是辅导力,它直接决定着中层管理者带队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中层要紧紧围绕这些能力去提升自己,持续提高个人综合履职能力。

与此同时,中层作为团队的“主心骨”,要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定力。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因此我们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中层管理者心态失衡不仅容易下达错误的指令,而且会给队伍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给风险“趁虚而入”的机会。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或者严重的问题时,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客观面对,理性分析,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线头”,剖析导致问题的根源,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化解风险。

以上是我阅读《做最好的中层》的一些心得和感悟,恳请领导同事予以建议指正。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