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11月1日,随着第一股暖流通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管网送到工业厂区、宿舍楼、澡堂、餐厅及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地,大佛寺矿开启了全矿供暖,深秋里的职工感受到了春天般的融融暖意。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矿瞄准全面实现清洁供暖、“生态”供热目标,在乏风余热、压风余热、RTO蓄热氧化等多种生态供热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成功开辟地热井绿色供热新模式,深情演绎“蓝天保卫战”。
RTO蓄热氧化供暖,乏风“零排”
去年以来,该矿与陕西省煤层气新泰能源公司合作建设的RTO蓄热氧化供热项目成功上线。该项目系统供热管网换热温度最高达94℃,建筑最高供暖温度56℃,供暖效果满足了该矿办公区、原生活区三栋公寓楼及餐厅等建筑供暖需求。
该项目配置3台9万m³/h瓦斯蓄热氧化装置(RTO),配套建设1台30t/h余热锅炉。该装置将矿井抽采瓦斯通过掺混乏风或空气,使浓度达到1.2%后导入蓄热式高温氧化装置。极低浓度甲烷在高温反应腔里瞬间无火焰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旋转式RTO系统销毁甲烷的效率超过99%,并释放出巨大的氧化热。热能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炉内反应温度,大部分热能被导出到余热锅炉和水进行热交换。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热量21.11万GJ,减排二氧化碳当量35万吨。
压风制氮机余热利用,节尽所“能”
大佛寺矿菜籽塬风井广场空压机站房和制氮机站房共有5台355kW空压机(2用3备)和8台250kW空压机(4用4备),每天24小时开机,加载率约为80%。以前压风制氮机运行期间的热量经冷却水带走设备热量降温后排至冷却水池,造成了热能浪费,压风制氮机余热废弃。
该矿积极实施压风制氮机余热利用创新应用,在厂房内加装了13台余热利用机组、1套洗浴热水循环系统、1套PLC自动控制系统,每天可生产65℃洗浴热水180吨以上。该项目自开机运行以来,已累计向矿浴池提供60℃以上热水15192m3,累计热量1600GJ,矿井洗浴热水完全由该系统供应。
“余热综合利用项目,不仅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而且自动化水平比较高。该项目运行后,每年可节省供热费用200余万元。”该矿机电管理部经理宁少锋介绍。
中深层地热井供热,绿色“循环”
该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及陕西省大力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和“地热能+”多能互补供暖形式的政策方针,在新增生产生活区建设安装和调试完成星空(中国)矿区首个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项目。
地热井供热项目利用内外循环取热不取水原理,将低温水从环状间隙注入井下,吸收周边土壤及岩层热量后,通过中心管进入中深层地热井内换热器进行循环加热。加热后的热水进入地面热泵系统进行二次换热提升,达到采暖所需的供水温度,提取热量冷却之后的循环水再次进入地下换热系统,从而实现绿色、循环利用。
与传统供热方式相比,地热清洁能源项目投运后,经济和环保效益明显。按供暖165天、生活热水全年供应计算,仅整个新增生产生活区每年就可节约费用150余万元,减少CO2排放8701吨,减少SO2排放6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1.9吨。
“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生态供暖,是大佛寺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将继续促进矿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该矿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福军说。(田文龙)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