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

首页 > 生产经营 > 生产建设
文家坡矿:“内外”兼修建体系 “上下”立体精防治
发布时间:2023-07-04 16:11:05     作者:岳远昊 尚楠   浏览量:11674   分享到:

近年来,文家坡矿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施冲击地压井上下立体多元治理新模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点面结合,开展分类治理该矿按照“一面一策、一段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治理。在回采工作面,采用顶板预裂爆破为主,煤层帮部及底角爆破、煤层帮部及底角大直径相结合的卸压方式进行煤岩卸压改性极大降低“重点区域”冲击危险性。在掘进工作面,采取迎头、帮部、底角大直径卸压钻孔及爆破卸压等措施进行围岩卸压,有效降低巷道动静载荷水平时实施锚网索“三级”支护体系,全面提高巷道防冲抗压等级,确保支护稳定可靠。

配图2_副本.jpg

上下同步,完善立体治理建立“高—中—低”立体式防冲体系,以距离煤层顶板上方60m70m范围的“高位”坚硬岩层为目标层进行全方位预裂,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危险性;利用井下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对煤层上方25m左右低位坚硬岩层进行压裂,实现工作面有效降压;利用低位高强高密度深孔爆破断顶技术,对煤层顶板38m范围内坚硬岩层进行连续预裂,有效降低顶板坚硬岩层造成的威胁。

全面监测,实现精准预警。建立井上下立体监测新模式,该矿建成了地面ARP微震监测系统,与井下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构成立体式微震台网,形成了井上下联合监测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集成地音、应力在线系统和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形成区域和局部相结合的立体式监测模式显著提升了微震事件的垂向定位精度,对获取上覆岩层断裂信息,识别冲击地压致灾关键岩层,掌握空间岩层结构运动和应力场的演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配图3_副本.jpg

标本兼治,攻坚源头治理该矿明确了“四个负责人”,建立了班组—区队—部门—矿井四级联动防治责任包保机制,形成了“有措施、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的“五有”防冲管理体系,做到层层有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保证了防冲治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实现了“人人都是防冲员,群防群治保安全”,切实提升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实效。

创新引领,探索治灾机理。该矿深入开展《文家坡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坚硬顶板研究》《文家坡矿综放工作面支撑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等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联合科研院所组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创新团队,深入系统研究冲击地压治灾机理,构建“学研用一体化”防冲机制,为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下一步,该矿将持续完善灾害治理综合达标评价体系,做到综合研究评判、量化达标管理、多维预警预报、分级分类防控、综合治理灾害,努力建设本质安全矿井创建一流示范企业。(岳远昊 尚楠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