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大佛寺矿:提升培训“软实力” 筑牢安全“硬基础”
发布时间:2024-03-18 10:45:53     作者:杨扬   浏览量:4524   分享到:

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培训则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石与根本。近年来,大佛寺矿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真培实训、精培细训、喜培乐训、师培匠训、网培促训、案培警训等抓手,全面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夯实矿井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1_副本.jpg

坚持齐抓共管,构建“大培训”格局。该矿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理念,严格按照“分级全面负责,分类精准实施”原则,推行主要领导靠前抓、安全副总经理主要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区队党支部书记直接抓四级联动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责任层层传导、层层推进、层层落实。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原则,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矿井实际,制定《职工培训计划》《首席技师管理办法》《职工素质提升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从培训内容、培训范围、培训课时、考核程序等方面规范安全培训重点,为培训工作高质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培训”格局。

2_副本.jpg

瞄准“关键路径”,打造安全培训“协同矩阵”。该矿按照职责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安全培训责任。人力资源部统筹全员培训,总体协调督导,强化考核兑现,确保安全培训“全面灌溉、不漏一人”。各业务部门按照专业分工分解培训内容,结合实际制定专业培训教材,做到安全培训“术业有专攻”。区队实施针对性培训,通过“班前会学习+理论知识考核+作业现场固化”的模式,做到安全培训“精准滴灌”。安全监督管理部主抓“纠偏”培训,通过“1+3+N”警示教育工作机制、“三违”人员上台讲、不安全行为管理中心脱岗帮扶、“高危”人员一对一谈话等方式,抓实职工思想、意识和行为教育,做到安全培训“对症下药”。工会实施“枕边式”培训,开展家属协管、井口嘱安、家属进矿区等活动,将亲情融入安全培训,增强职工向心力和主动安全意识,发挥安全培训“辐射带动”效应。

3_副本.jpg

创新培训模式,共建安全培训“交互生态”。该矿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在精培善培、真培实训、网培促训、案培警训方面进行突破,全面营造喜培乐培的氛围。采用师带徒、老带青、传帮带等方式,让业务精湛与理论丰富、思想保守与思维开阔的职工结为对子,师徒互补,相互“取经”,实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一堂一号一音一室一中心”(即技能大师微课堂、“全员安全考试”微信公众号、“素质兴安”抖音、VR实操实验室、不安全行为管理中心)五个平台优势,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提高职工培训兴趣和培训效果。同时,坚持以“智能、高效”为目标,制定智能化人才培养“三步走”方案,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优势深度融合,推动关键技术研究,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_副本.jpg

育强关键岗位人才,稳固高质量发展“安全路”。该矿规范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全力打造队伍过硬、能力过硬的团队。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守好安全管理“第一道防线”。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核心,以提升班组长安全管理水平为重点,持续强化班组长超前防范、操作技能和现场管理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加强全员培训,按照学用结合、因材施教要求,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完善培训课程设计,更新培训内容,做到培训内容合理化、规范化、趣味化,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培训工作任重道远。该矿将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完善培训方式方法、加大培训管理力度,切实以培训为“支点”,撬动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杠杆,探索人才发展渠道,拓宽职工素质能力提升通道,激发队伍活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赋能助跑。(杨扬)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