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胡家河矿:蹄疾步稳 精心构筑“一通三防”安全壁垒
发布时间:2024-03-18 09:15:45     作者:田磊 张玉明   浏览量:4366   分享到:

“一通三防”工作被称为煤矿的“生命工程”,近年来,胡家河矿举全矿之力、集全矿之智,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隐患治理整改能力,持续在通风系统、瓦斯治理、综合防尘、防灭火管理等方面下苦功、求实效,把牢、抓准“一通三防”脉搏,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图1:智能通风综合管控平台(1)(1)_副本.png

科技引领 谱写智慧通风新篇章

为进一步打牢通风系统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核心地位,切实增强灾变应急控风能力,该矿本着“安全、先进、实用、可靠、经济”的建设思路,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建成智能通风系统和超声波“精准测风”系统,引进远程控制“自动风门”及“自动调节风窗”,全面实现通风数据实时跟踪分析、科学预警、通风日常智能管控及系统抗灾能力分析等功能,提升了通风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了矿井通风系统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推动矿井通风取得“增安、减阻、提效”实质性效果,为实现矿井通风“无人化监测感知、智能化分析决策、自动化远控联控”目标迈进一大步,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图二:瓦斯抽放_副本.png

以智赋能 探索瓦斯治理新途径

为进一步解决煤层岩有效卸压、瓦斯高效抽采协同治理技术难题,该矿全面构建形成“12235”复杂条件下瓦斯防治技术体系,统筹建成智能瓦斯抽采系统,大力引进智能打钻系统,配齐轨迹测定仪、开孔定向仪、多功能参数测定仪等设备,实现瓦斯治理全过程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管理。401110综放工作面创新采用“高位岩石+长距离煤层”定向组合、“卸-压-抽”一体化钻孔施工工艺、“定向+采前”液态二氧化碳驱替工艺等手段,全力降伏威胁矿井安全的“瓦斯猛虎”,实现瓦斯“零超限”目标。

面对严峻的瓦斯治理形势,该矿立足现有瓦斯治理模式,从解决问题、提升管理、提高效益出发,逐步调整瓦斯治理思路,由“局部型治理”向“区域型治理”转变、“过程型治理”向“超前型治理”转变,着力摸索一条具有胡家河特色的精益化区域瓦斯治理新模式,实现“立体治理、智能抽采”的瓦斯治理目标。

图三:自动降尘装置_副本.png

强化投入 寻求防尘降尘最优解

为提高井下粉尘治理效果,改善职工作业环境,该矿以“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在线监测、效果达标”为主线,以自动化、智能化为导向,不断加大综合防尘设备投入,积极应用云雾抑尘、泡沫抑尘、干雾抑尘、除尘风机、自动喷雾、粉尘在线监测、巷道洒水车、自动隔爆装置等高效防尘技术设备,进一步织密矿井“防尘网”,有效提高了矿井粉尘防治效率与效果,为加快实现智能化综合防尘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设计加工全断面捕尘网、引进泡沫除尘技术,有效降低掘进作业期间粉尘浓度。在采、掘工作面及中央胶带大巷等地点安设智能降尘监控系统,与传统降尘技术优势互补,实现防尘降尘统一管理,提升灾害预防能力和工作效率,开启智能化降尘新模式。

图4:灌注现场(1)(1)_副本.png

超前预警 筑牢火灾防治安全堤

该矿坚持“预防为主、精准分析、超前预警、综合治理”的防灭火原则,以防治自然发火为核心,以分级预警防控体系为指导,以采空区与采后防灭火管理为重点,持续开展高瓦斯特厚煤层条件下防灭火、强冲击地压条件下自然发火、高地温条件下的自然发火等防治技术研究,构建了“1236”自然发火综合防治体系,避免自然发火现象发生,实现了“零发火”目标。不断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持续完善地面制氮、黄泥灌浆、自然发火综合在线监测预警及汽雾阻化喷淋等防灭火系统。根据封闭区内氧气、瓦斯等气体参数及危险性,将密闭墙按“红、橙、黄、蓝”四个等级进行分级管控,发现异常规范处置,形成“常规预防、预警管控、精准施策”的综合防灭火三级响应体系,促使矿井防灭火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田磊 张玉明)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