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专栏
近日,有幸拜读了《做最好的中层》一书,书中提出中层应有的境界:是“夹心饼”,更是栋梁;要忠,还要能;是领头羊,更是指挥家。并阐述了中层应具备的能力:与上级有效沟通,保证完成任务,做解决问题的高手,打造一流高绩效团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能柔能刚,打开格局,懂得谦虚。书中写到,如果工作严厉认真,很容易积怨于下,引起下属的不满,甚至被暗中称为老板的“打手”;但如果对下属很宽容,工作效率和质量往往又会大打折扣,因此积怒于上,甚至被扣上“缺乏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帽子,搞不好还会因此丢了饭碗。自己从事煤炭行业已经35年,在中层岗位上也工作多年,书中写到的这些,说出了很多中层的心声。
如何处理好工作环境的关系?书中给出了答案,除了做好业务,也要提醒自己懂得谦虚,凡事要留有余地,不咄咄逼人,更好地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内省自身,唯有寻求自身的改变,打开格局,才能有外在境遇的改变。不是说自己是好人、有能力,就应该获得成功。如果忽略处理周边环境,做出些成绩就自以为是,不懂得谦虚,那么和上级领导、同事的关系要想融洽就会有些困难了,要想开展好工作也是举步维艰。处理好周边生存、社会环境,自己发展前进的阻力会变小,周边环境也能成为自身发展的助力,更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善听善言,有效沟通,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管理学观点:70%的管理问题是沟通问题,光做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层来说,与上下级、同级、甲乙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有效沟通,是自己职业道路上必修的课程。中层是上下级之间的桥梁,承上启下。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能读懂上级,才能有效地和上级沟通,不知上级意图,上级对我们中层如何能谈得上放心、省心、称心这“三心”?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下级应当是上级的得力助手,中层干部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满足上级“三心”标准,那么工作自然会到位。善听才能善言,以一种从容的态度去倾听,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只有善听,才能充分理解上级的精神,也才能了解下级的动态,掌握业务范围内的大小事务,才能更好得推动工作。作为中层,准确的言辞可以避免下级指向性失误,也能在和上级沟通时简明扼要地阐明观点、切中要点,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方向明确后,那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就成为中层所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想要高效地解决问题,书中给出了法则:删除、合并、替代。那么,如果我们能遵循、去研究这个法则,就会以个人高效为基础,逐步提升为团队高效,最终提升群体工作效率。
轻装前进,吸取能量,不断超越。能够站在中层位置上的人,往往都是优秀的,但到了一定阶段,一些中层就开始自满,或者根本就难以往前走了。固守昨天的优秀,必会导致今天的落后;固守今天的优秀,必会导致明天的平庸。
书中将中层职业生涯到了一定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说了出来,也提出了解决方法:调整心态,将优秀“归零”,轻装前进,吸取能量,获得更大发展。中层容易犯的毛病,书中也一并指了出来:不要成了“功臣”就不受约束,不要有了地位就摆架子,不要提升了就当“甩手掌柜”,不要取得了成绩就不找差距。
当局者迷,且知难行易。既然知道了病症所在,就要寻找良方,也就是实现自我超越,能站在团队内部看团队,也能站在团队外部看团队。先有“空杯心态”,多理解沟通,少指责抱怨,因为我们清楚,指责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被动的局面更加被动。不要搞小山头、小团体,这就回到前面,要打开格局,讲大团体。先自省,再着眼于上下级、同事、合作对象等,最后再系统地看整个行业生态环境,这就能让我们中层做到既解决当下、也放眼将来。
精于业务,善于总结,善于汇报。这是书中总结的能得到上级重视的“三于理论”。就比如下棋,不仅能走好当下这一步,还要能向前看三四步,甚至五六步、七八步,做好份内事,想上级所不能想、做下级所不能做,满足了要求,还能超出上下级的期望,对上、对下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做最好的中层》这本书,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认识了中层管理者这一角色,从境界到能力都给出了提升的方法,并用丰富的案例,围绕各种问题给出了解决之道。要做最好的中层,唯有轻装前进、不断超越,才能离做“最好中层”目标更近一些,最终实现做“最好中层”的目标。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