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大佛寺矿紧紧围绕“123355”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机制、优举措、搭平台、建窗口,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激励+保障”并行,优化育才“生态圈”
该矿深入践行管理、技术、技能“三支队伍”并行的职业发展体系,积极建立人才成长激励和保障机制,拓展职工发展空间。制定了《职工素质提升考核评价实施方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考核实施方案》,为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工人分别绘制了5个阶段的技术技能成才路径图,并在不同阶段结合职工个人发展愿景、业绩考核等内容综合评价,通过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推动职工向“高精尖”人才队伍进阶,帮助肯努力、想成才的职工快速成长。累计鉴定高级工及以下等级650余人次,技师及高级技师30余人,具有技能等级的职工比例逐年提升,现已达到80.1%。
同时,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推动高技能人才成果落地生根。矿井连续五届参加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荣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6人,涌现出张明明、李文虎、王刚、巩少武等一大批技术能手。
“考核+晋升”并举,营造聚才“强磁场”
“我们的技能人才晋升体系完全对标职务职级的晋升序列,目的就是破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职工发展现状,引导有技能的职工持续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创新创效,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实现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该矿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建辉说。
该矿持续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考核与使用,大力开展技能人才托举工程,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支持、赋能支持、平台支持,打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相互转化通道,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流动机制,让职工在工匠体系内实现“能上能下”的良性晋升。积极安排技术人员参加本单位技术革新、科技攻关、管理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等活动,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优先安排业务技术骨干参与矿井岗位轮训工作,提高技能人才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共振,打造用才“新高地”
该矿始终秉承“创新人人可为、创效事事可做”的理念,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善于创新的职工队伍,不断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该矿深入推进“三小一练”“五小”创新工作,全年征集上报“五小”创新成果139个,“三小一练”成果263个,65项荣获星空(中国)集团奖励,二季度、三季度荣获公司高质量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单位,4项创新项目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职工创新项目“特厚煤层顺层长钻孔水力压裂抽采技术及实践”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煤炭专业委员会一等奖,职工绝活“无轨胶轮车‘倒车穿针’”荣获陕西省第七届科技节职工绝招绝技绝活。进一步加强对劳模创新创效工作的管理,全年累计申请专利36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新授权专利21个,发表论文22篇,“白玉龙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2023年“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复杂地质条件下瓦斯高效治理攻关QC小组”荣获“2023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唯有进取,故能日新。新的一年,该矿将继续坚持顶层策划、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建设,加速形成强雁竞飞、雏雁跟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着力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善作善成”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提供人才保障。(杨扬)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