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有着百花齐放、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充满鸟语蝉鸣、枝繁叶茂的澎湃活力。且看文家坡矿如何立足当“夏”,在火红的五月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安全管理加足马力
“被点到名的,上台演示盲戴自救器。”走进文家坡矿综采队学习室,该队生产一班如常按照班前“四个五”要求开展班前会:在通过矿区要闻了解矿井安全生产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绘制井下避灾路线图、背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自救器30秒“盲戴”实操,早已切实成为该矿职工熟练掌握的“安全三宝”。
今年以来,文家坡矿深耕“1346”安全管理理念,总结并推广了一批具有文矿特色的安全管理方法:第一天第一班安全管理法、健康手环安全监测管理法……这些兼具实用性与有效性的工作方法,凝聚着全体安全管理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夯实了矿井安全生产的根基。
该矿深知“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道理,以求变、求新的奋进姿态接续前行,在“夯基垒台”的基础上“立柱架梁”。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印发《落实“七条铁规”和“44233”现场安全管理法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开展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带电长牙”等专项活动,多措并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矿井沿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路径不断前行。
“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安全管理重任在肩。唯有坚持守正创新、求实出新的‘创变’思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做到清晨自问、静夜自思,案无积牍、事不过夜,才能筑牢安全防线,守住安全红线。”该矿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红卫在5月份安办会上说道。
创新创效成果斐然
检修工需要随身携带哪些物品?成套的工器具和备品备件共同组成了沉甸甸的工具包。负重通过行人过桥,是否会感到不便?文家坡矿职工的回答是“十分方便”。
其中的奥秘,归功于新投用在42盘区胶带巷的“双边踏步爬梯式”行人过桥。这种“Plus版”的行人过桥,由该矿自主设计加工而成,采用“爬梯立腿+锚网片桥面”结构,以钢板为桥面,并加装有护栏,具备坡度更平缓、结构更安全、人员行走更方便的优良性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安装在4107综放工作面回风顺槽的排水管路排气装置,则是该矿在节支降耗领域的实招、硬招。这种装置主要由三通、蝶阀、止回阀组成,结构简单无比,却能解决因虹吸效应导致的管路形变问题,在提高矿井排水系统安全系数的同时,直接实现节支降耗92万元。
“利用装置加强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首先确保了排水管路的寿命。”该矿探放水队队长吴永利说道,“除去这种直观的效益外,我们进一步夯实了矿井防治水管理基础,为工作面正常推采创造了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该矿充分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累计征集全员创新创效成果80余项,层出不穷的“金点子”,如同点点星火般汇聚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在文家坡矿标志性的产品仓旁侧,矸石仓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远远望去,已完成外部刷漆装潢的仓体整齐美观、巍然挺立;走进内部,进行收尾工作的工人们稳中有进、忙中有序。他们共同演绎出一首热闹的项目建设协奏曲。
据了解,距文家坡矿仅2公里的CFB示范项目即将并网发电,该矿将承担起原料供给的任务。包括矸石仓在内的输送系统的建成投用,将允许煤矸石通过栈桥“高速路”直达发电机组,为电力供应提供坚强保障。
这种令人可喜的发展势头并不独独出现于某时某地。位于李家沟风井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黄泥灌浆站内忙碌着,这里的土建工程刚刚结束,安装工程便立刻衔接上来,管道、电缆及最重要的制浆灌浆设备被一一安置在既定的位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除去黄泥灌浆站外,进风立井井筒装备、压风制氮站等建设工程,也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作为矿井生产接续的关键工程,李家沟风井项目是该矿构建分区式通风格局的重中之重。为此,该矿特别成立李家沟风井项目建设专班,实施“日落实、周总结、月考核”工作机制,紧盯工程质量,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过程管控,以高质量管理水平助力风井尽快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
“从我个人来说,看着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相当令人振奋的事情。”已常驻施工场地四年有余的该矿李家沟风井项目负责人赵炜说道,“目前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攻坚阶段,我们将接续奋斗,争取早日将蓝图变成实景。”(韩炳萱)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