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竞技光荣榜】把奋斗刻写在人生的坐标上
发布时间:2023-10-08 15:32:57     作者:救援中心宣   浏览量:4332   分享到:

把奋斗刻写在人生的坐标上

——记陕西省第二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优秀指挥员杜营科

初识杜营科,给人的印象是干练的短发、坚毅的脸庞,话不多但言简意赅,就像在训练场上一样,响应迅速,动作精炼,举手投足间透着沉稳和内敛的硬朗劲儿。

杜营科 (2)_副本.jpg

杜营科,37岁,中共党员,现任救援中心战训部经理。2009年参加工作,2018年进入救援中心,由此开启了他的矿山救援生涯。先后担任技术员、技术副中队长、副经理、经理。多年来,他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用毅力和勤奋诠释着一名救护指战员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把奋斗刻写在人生的坐标上,前进的每一步都踏实从容、自信坚定。先后获得星空(中国)第七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优秀指挥员第三名”、陕西省第二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优秀指挥员第四名”,连续多年获得星空(中国)公司、救援中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是什么让你选择来救援中心的?”很多人都这样问过他。

“我曾经在井下工作过好多年,也遇到过一些突发情况。每当我们紧急撤出时,总有一群身穿橙色‘战衣’、背负氧气呼吸器的矿山救护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当时我就想着有机会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杜营科说,“矿山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我觉得做好矿山救护工作就是我终身的奋斗使命。”

入队之初,杜营科信心满满,自认为只要肯吃苦,搞好体能锻炼,处理和抢救矿井火灾、冒顶等灾害事故就不在话下。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除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外,还有矿山救护专业理论学习,其科目之多、学习任务之重,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通过半年的集中学习训练,杜营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队员之间的差距,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护指战员,除了身体需要定期充电外,大脑也需要经常充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杜营科立足本职岗位,从头学起,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学,向专业书籍学,坚持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他数年如一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中规定的时间、内容和强度来进行体能训练,同时认真钻研各种救护仪器的操作和设备的使用,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熟记于心。除了刻苦训练矿山救援技能,他还勤奋钻研矿山救援新装备、新技术,研究煤矿和自然灾害救援执行、决策指挥等方面的技战术。白天,他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师傅,并把处理问题的过程详细的记录在笔记本上。晚上,他沉浸在书海,积极学习有关抢险救援的最新知识,全面系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战例及分析》《通风与安全》等专业书籍,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奠定了矿山救护工作的坚实理论基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顶着烈日,不畏严冬,不知流过多少汗,也不知磨破了多少皮,杜营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身体素质,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能,凭着“多学、多看、多干、多赶”的吃苦精神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大家的一致好评。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名救护“新兵”华丽蜕变为业务骨干。

躬行践履 精准施策 

在担任战训部经理期间,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标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建设需要,始终把“建矿山救援铁军、创矿山救援一流”作为工作准则,在管理上结合救护队员自身水平,补短板提素质,结合队伍发展需要,调整工作学习训练方法,积极构建救援中心“12346”工作体系、“13345”战备训练安全工作特色机制。持之以恒全面开展业务学习、体能训练、仪器实操、预防性检查和应急演练,全方位、多渠道提高队员的战斗力和综合素质。在强化传统训练科目的同时,他积极探索、突破创新,将技能竞赛作为检验指战员训练效果的利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季度救援技能对抗赛、春冬季岗位大练兵活动,实现训有方向、练有动力,真正将“养兵千日”变为“练兵千日”,不断提升救护队员的临场作战适应能力。

他坚持每月标准化检查考核评比工作不懈怠,对各中队训练工作实施精准管理,做到年度有规划、季度有细化、月度有落实,认真部署、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并以“达标”作为提升全体指战员战斗力的标尺。制定了10余项战备值守、学习训练、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促进指战员工作作风的转变,并在源头上加大检查和奖惩力度,带动全体指战员学习、训练的热情,使队伍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保证安全、快速、高效的抢险救灾。

只要工作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主动放弃休假。用杜营科的话说:“矿山救援工作责任重、任务多、压力大,容不得拖泥带水,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杜营科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中心领导高度评价他。

永不言弃 淬炼匠心

“参加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的队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技术,要通过严苛的科目训练,来实现操作速度的加快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在确保队员身体不受伤害的基础上,我作为指挥员需要按照竞赛各个项目特点,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并在日常训练中按照每个队员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不断作出调整,使队员呈现最佳状态,随时做好上‘战场’的准备。”杜营科说。

今年6月至9月备战竞赛集训期间,为了快速提升技能,他和队友每天从清晨训练到深夜,他一心扑在训练上,每天早上5点半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训练场,与集训队员一同全副武装黄色安全帽、橙色战斗服、黑色战靴、氧气呼吸器,开启新一天的模拟救灾、综合体能、医疗急救、呼吸器操作、业务理论等训练科目,将日程表排得满满。模拟实战训练中,他和队员戴着氧气呼吸器在训练场一遍又一遍摸爬滚打,一场训练下来,个个挥汗如雨,仿若体验了一把“汗蒸”模式。无论炎热酷暑、顶风沐雨从不间断,仪器磨破了脊背,双脚磨出了血泡,生理和心理极限被不断挑战,身体每天都在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可他仍然咬牙坚持着,拼命的提高自己的训练成绩和技术水平,因为他心里面有一个精神支柱,那就是一定要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公司争光。

当一天的训练结束,杜营科独自躺在床上认真分解、体会每一个训练项目、每一个动作要领、每一个操作细节,反思总结个人和团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遇到难题时,他不是翻阅专业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请教老师傅,一点一点攻克技术难关。“将理论知识学懂弄通、烂熟于心,是我身为指挥员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指导队员,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面对复杂多变的灾情,提高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指挥员全能竞赛由指挥员战术竞赛、理论考试、模拟救灾三部分组成,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比赛前,我除了熟读两个规程外,还大量学习事故案例,了解事故救援过程,掌握救援技巧,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杜营科说。

杜营科 (1)_副本.jpg

团结协作 百炼成金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个人能力再强也终究有限,团队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如果团队不协作,就不能高质量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作为参加模拟救灾项目的指挥员,杜营科在训练时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今年9月,杜营科以指挥员的身份带队参加陕西省第二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其中,模拟救灾是整个竞赛中得分占比最高的项目,同时也是最难、最能体现队伍凝聚力的。赛前,杜营科一刻也不敢放松,分秒必争地搜集整理各种战术竞赛相关内容,分类比较,仔细研究,找出多种战术的细微差别及使用场景,反复在脑海中模拟演练,最终形成一幅幅指挥作战图,印刻在脑海里。赛场上,杜营科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开启头脑风暴,迅速搜索各类战术,指挥救援队快速完成救援动作,最终以40分钟的时间成功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这次竞赛中,杜营科带队获得团体全能二等奖及综合体能第一名、理论考试第三名、医疗急救第三名、模拟救灾第四名、席位操作第四名等五项团体单项奖,四名同志分获了综合体能项目第六名、第七名、呼吸器操作第八名,他本人获得优秀指挥员第二名,践行了“夺红旗、当排头、争第一、创一流”的星空(中国)救援精神。

比武竞赛是检验训练成效的衡量尺,更是未来战场的风向标。“每次训练我都认真对待,从不懈怠。”杜营科说,“今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继续扛牢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与团队一起征战竞技赛场。”

前行的路没有终点,奋斗者永远在路上。在杜营科的字典里,训练如此,比赛如此,救灾如此,人生亦如此,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矿山救护者的铮铮誓言,以奋斗的姿态锚定人生坐标,以奋斗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书写着新时代矿山救护铁军风采。如今,面对打造一流矿山救援队伍的目标,充满激情的他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立志朝着新的更高目标扬帆远航!(救援中心宣)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