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生产服务中心:科技赋能为企业“智变”添动力
发布时间:2023-09-04 17:03:14     作者:王瑞 张凯洋   浏览量:4229   分享到:

近年来,生产服务中心持续贯彻落实星空(中国)公司“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紧密结合“四化”建设与“智慧矿山”发展方向,树牢科技创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了以总经理挂帅、总工程师负责、生产技术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和生产车间分工协作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构建了多元化专业技术创新工作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启动“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前不久,中心在星空(中国)集团第四届人才与科技工作表彰大会上收获“科技强安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先进部门”“先进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三项集体荣誉,《陕西煤业井下金属管道防腐企业标准制定》等3项科研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矿液压支架检修及发展趋势》一书荣获“发明专利和专著”奖等荣誉。

图一_副本.jpg

创新驱动,让技术“转型升级”。生产服务中心建成液压支架再制造生产线,引进的内外壁激光熔覆设备,实现工件维修再制造技术全面升级,应用合金粉末熔覆、热丝熔覆、冷弧不锈钢熔覆、冷弧内孔熔铜、盐雾试验等技术和工艺,将再制造零部件的寿命提高2-3倍的同时,还实现了生产全程无污染。针对煤矿井下易燃、易爆的特定场所,开发了耐腐蚀环氧树脂涂层复合钢管产品,综合使用成本仅为普通防腐涂层钢管产品成本的1/5-1/10。针对井下复杂地质条件,开发了700Mpa高强度锚杆、高强度异形金属托盘、抗剪切锚索等适用于井下冲击地压条件的支护产品。成立了矿用带式输送机设计团队,完成了多个系列十余套带式输送机的开发、设计、制造,并取得了国家安标资质,大幅提高了中心矿用产品的综合设计能力。

图二_副本.jpg

升级改造,让装备“脱胎换骨”。中心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实施开展“支护产品自动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对支护产品加工装备进行机械化升级、自动化改造,在高效生产、降本增效、优化作业环境、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解决井下刮板机/转载机槽体中底板焊接难题,自主研发了中部槽双枪自动焊机;为提高皮带机生产效率,开发了带式输送机纵梁自动打孔装备,生产效率提高300%;为改善现场作业环境,科研团队将高频加热技术与液压剪切技术融合,开发了锚索热切生产线。同时,自主研发150×150、300×300规格的金属托盘自动生产线,引进自动编织钢网机、矿用锚杆生产线等新型矿用支护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助推企业向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制造转型。另外,中心还积极与科研院所、设备生产厂家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攻克掘锚一体机、智能化采煤机、液压支架电液控等关键技术工艺的自主维修,200余项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应用。积极引进新型井下金属管道防腐设备及内外防腐涂层工艺,实现对DN100~DN800范围内的各种矿用金属管道进行高质量防腐处理,年生产能力可达6万余米,综合生产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2-3倍。

图三_副本.jpg

智慧赋能,让发展“如虎添翼”。在制造行业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智能化制造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心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智慧工厂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加快智慧化加工制造转型升级,其中“智能化生产示范车间建设”以机加工热处理车间为试点,遵循自动化“黑灯工厂”的建设理念,实现托辊自动化生产、AGV自动化运输、智能化无人天车自动上下料和数控机床数字化升级、AI识别摄像头的有机融合,力争打造智能化生产的示范车间。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方面,自主对原有的采煤机进行智能化升级,通过增加红外定位、采高监测、位置监测、俯仰角监测装置,使老式采煤机增加了自动定位、自动控制、记忆割煤等新功能,实现了与矿井集控系统的有效衔接。

科学技术稳固推动,创新进步共画蓝图。未来,中心将继续保持砥砺深耕、履践致远之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水平,畅通科技人才发展渠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发展的科技贡献率,确保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一流煤炭生产服务企业,为公司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目标提供科技发展新动能。(王瑞 张凯洋)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