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指挥采煤、掘进、洗选,控制人员入井、灾害治理、机器巡检,监控按章作业、致灾因素、污水处理……这样的工作方式,在小庄矿职工眼里,已司空见惯。
该矿锚定“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创建目标,始终把智能化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遵循“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建设思路,积极构建以采掘、治灾及辅助生产等信息系统子系统为主,以生活、办公及服务等各领域子系统为辅的一流矿井建设格局。
颠覆传统产业生态
该矿依托“5G+智慧矿区”示范项目,通过“生产导入”和“应用研究”并行的模式,构建多系统融合、多业务协同的煤矿“智慧大脑”,实现“标准化、场景化、流程化”智能管控,形成“生产智能化、运营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数据应用架构。
“井下人员定位、安全实时监测、设备智能控制等数据可全部通过系统实现云端集成,指导安全生产运营,做到智慧决策与智慧管理。”该矿信息中心负责人说道。
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的重中之重。该矿依托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实现GIS风险地图生成、隐患信息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保证了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系统联动;充分利用全员安全培训考试系统,通过采用PC端、移动APP、虚拟仿真培训室、智慧矿山模拟实操培训等方式,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持续推广智能矿灯、智能安全帽、“电子围栏”等智能化安全监管装备应用,提高科技保安水平;深化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数据集成,充分挖掘灾害、生产、管理等多源异构数据潜在信息,构建集成共享、协同高效的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新体系。
智能采煤的演变
2019年3月,该矿建成西北地区首个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工作面;2021年9月,建成5G数字孪生智能化工作面,利用开采数据的虚拟现实交互,实现一键透明化智采;2022年8月,以5G工业以太网为基础,采用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高位岩石定向长钻孔及随采多元智能物探监测等先进技术,结合新构建的井上下三维立体监测体系,打造出“5G+透明地质”型40302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同时建成综采队集控中心,实现对工作面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利用平台存储、分析、共享、预警和报警等功能,提高采面自主管理水平。
今年,按照顶层设计、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全面接入的整体规划,夯实全面感知与高速传输网络保障,以先进信息为基础建设403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新引进的第四套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原有智能化综采设备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在西北地区首次实现3500m远距离供电。采用1000L/min大流量恒压变频智能调速泵,实现10km范围内远距离集中供液。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采用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驱动,进一步提升了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水平。
一流矿井建设成果
该矿把智能化建设作为一流矿井建设的“一把手”工程,坚持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工作思路,编制专项规划和建设方案,稳步推进“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目标创建。
经过联合攻关,建成了涵盖信息基础设施、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灾害防治、安全管理、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化掘进工作面、运输系统、生产辅助系统、智能洗选系统九大系统,共40多个智能化子系统。
“目前,各系统运行正常,其中采面自动跟机率与记忆截割率超过90%;区域集中泄水巷和东部辅运大巷两个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现场遥控及地面远程自动控制;智能地销、铁销、煤质在线检测等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煤炭产品高效率高标准定制化,形成了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数据应用管理体系。”该矿机电副总经理董红涛说道。
回顾建设成效,矿井万兆工业环网基础坚实、5G数字孪生采面数据可靠、掘锚护一体掘进面运行高效、所有机电硐室实现远程操控……独具特色的智慧矿区“样本”已然成型。
下一步,该矿将立足一流矿井建设成果,发挥数据效能,将生产运营数据转化为核心资源优势,实施技术、设施、资金、人才、服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推进生产管理模式升级,全面构建“安全、效益、智慧、绿色、活力、幸福”的一流矿井新“生态圈”。(计忠荣)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