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进入2022年以来,大佛寺矿紧盯全年安全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方案,积极建立目标责任清单,严抓“三大规范”,健全“四个体系”,强化“三个支撑”,不断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矿井安全高质量发展。
严抓“三大规范”,打造本质安全人。该矿严抓安全意识规范,常态化开展“一周一案例”“一看二说三点评”安全分享、家属进区队嘱安全、安全大反思大讨论等安全教育活动,推动安全警示教育走深更走心,从根源上解决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引导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辨风险、控风险。严抓作业行为规范,大力开展“五位一体”考核、全员月考、师带徒、逢查必考、岗位“双述”竞赛、“三基”建设等素质提升活动,进一步规范职工作业行为,让作业行为更加标准,让标准作业成为习惯。严抓作业习惯规范,创新推行罚款返还机制,积极通过“5EME”行为管控机制布局、全员安全积分定位、罚款和积分返还机制等,全过程规范职工作业习惯,延长安全生产周期,让标准的作业习惯不断沉淀、逐渐固化,全力打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
健全“四个体系”,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地。该矿积极健全完善单位主体、业务保安、安全监管、安全联保四大责任体系,不断强化各级人员履职尽责考核,切实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地。
进一步健全区队主体责任体系,积极通过精准传达会议精神、“菜单式”值班、现场“拍照式”交接等举措,及时辨识并管控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第一时间处置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安全行为,消除“带病”组织生产现象。严格落实“八部曲”班前会管理规定,严抓现场准军事化管理和班组验收评估,认真做好开工前和班中及班后安全确认、工序衔接等班组作业全过程流程化、标准化。及时为每个岗位工种配发岗位交接安全确认表,严格执行岗位“菜单式”交接班,让每个岗位工都是安检员、验收员,彻底消除设备“带病”运转和带着“问题”上岗的现象。
强化业务保安体系建设,严抓源头保障管理,持续规范技术管理程序,严把规程措施编制审批关,以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保障安全。严抓科技攻关、岗位创新和“一优三减”工作,以实效的技术创新优化设备工艺、保障安全。持续推进“四化”建设,积极构建煤炭开采智能化、现场作业自动化、固定设施无人化、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化格局,以科技保障安全。
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零点行动、全系统各环节安全大排查等,严抓重点时段、薄弱环节、零散岗位、非常规作业现场管理,以严格的管理手段保障安全。制定出台《“四员两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管理人员“三违”行为》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追责问责、约谈、岗位调离等处置规定,以严厉的考核奖惩机制保障安全。
构建安全联保责任体系。深入开展“5+N”安全联保活动,全矿管理人员下沉一线,通过参加班前会、定期谈心谈话、“一对一”跟踪帮扶等方式,确保安全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强化“三个支撑”,加速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步伐。该矿坚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建设、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为抓手,不断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灾害超前精准治理三个支撑,全力打造本质安全作业环境。
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积极建立安全风险“一图一库两清单”,结合“1+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绘制并更新矿井安全风险“四色图”,指导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明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夯实分级责任,落实管控措施。坚持定期巡查、考核、分析、总结、通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效果,确保安全风险可防可控。
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实行全系统隐患排查和全覆盖巡查,常态化开展“矿长每月查、分管负责人每半月查、领导带班查、管理人员每天查、岗位工随时查”的“六查”活动,构建以“系、网、格、点”为单元的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网格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此同时,积极建立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平台统计、现场复查验收、逾期挂牌考核、定期分析比对、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等,及时消除作业现场事故隐患。
强化灾害超前精准治理。坚持“灾害治理能力始终大于生产能力”的理念,突出抓好顶板、冲击地压、瓦斯、水、火防治等核心主导技术研究,不断完善“一矿一策”顶层设计方案,形成“以灾害治理为中心”的大布局、大系统、大接续和地质、设计、通风、采掘、装备、投入的“三大六超前”体系,全面改善安全作业环境,加速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步伐,全力保障矿井安全高质量发展。(周海东)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