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科技创新】大佛寺矿:创新实施“12551”接续调整法 助力矿井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4 08:56:18     作者:陈文   浏览量:20569   分享到:

近年来,大佛寺矿聚焦煤层薄、工作面推进长度短、外围系统工程量占比高、岩巷多、灾害重等长期制约正常接续的主要因素,坚持以接续调整为核心,以单进提升为抓手,在总结“1321”接续调整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实施“12551”接续调整法,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1”项布局。该矿坚持“开拓先行、多区跳采”布局,4煤和4上煤均实现了多区跳采,在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稳定后再开始掘进,将采动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为快速掘进创造先决条件。

“2”项超前。一是超前地质探查。该矿积极搜集各类钻孔数据并进行分析研判,探明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瓦斯赋存情况、煤层赋存状态、构造发育等情况,为超前治灾和层位调整提供地质保障。二是超前灾害治理。根据地质探查情况,及时调整灾害治理重点,针对性采取区域预抽、定向钻孔治理瓦斯、超前探放水、超前注浆加固等灾害治理措施,做到超前准备、平稳生产。

快速掘锚成套装备.jpg

“5”项优化。一是优化巷道布置。积极开展小煤柱技术实践,巷道布置避开应力集中区。同时,将4煤巷道内错4上煤采空区布置,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减少采动压力影响。二是优化施工工艺。针对高强度支护巷道,采用“分次支护”作业方式,高强度支护锚索滞后补强,实现“掘支平行”作业。积极构建独立出渣系统,减少系统影响。三是优化支护参数。根据巷道服务年限、采动影响程度、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差异化支护参数设计,形成了“一面一策、一巷一策、分段优化”的支护方式。坚持“三高一低”(高强度、高刚度、高预紧力、低支护密度)支护原则,根据结构补强原理,对巷道顶角、底角等关键部位强化支护,精准施治。四是优化劳动组织。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形成班组间的良性竞争,合理分配人员职责,在掘进班组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定责、定位置“五定”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五是优化队伍配置。针对不同施工内容,创建专属王牌队伍,分别负责正巷掘进、巷道外围系统掘进、辅助工程等,以专业队伍提升施工速度。

“5”项提高。一是提高掘进装备。该矿积极引进快速掘锚成套装备,提高巷道掘进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掘支平行作业,大幅提高掘进工效。积极引进反井钻机、远距离喷浆机、防爆小挖机等矿用小型实用性设备,用于巷道开口、抹角、维修、溜煤眼等施工,配合辅助作业,提高开口及尾工施工效率。二是提高开机率。积极优化设备整体配套性能,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淘汰故障频发及寿命到期旧设备,从而减少日常设备故障率,提高掘进开机率及作业时间。三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制定详细的月度、季度、年度培训计划,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及队伍整体专业素养。四是提高服务系统保障。强化辅助运输管理,保障物料、人员、设备及时到位。严抓运输皮带检修质量,优化开停机时间,确保设备高效运转。五是提高工资待遇。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掘进单进提升创水平活动,严格兑现奖罚,激励、调动掘进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

“1”项降低。该矿不断优化工作面设计,有效降低万吨掘进率。尽可能复用原有巷道,减少巷道工程量,特别是岩巷工程量,缩短准备时间。适当增加工作面倾向长度,增加工作面储量,延长服务年限。严格放顶煤工作面回收率考核,提高工作面回收率,降低月推采进度。

该矿将继续深化“12551”接续调整举措,超前谋划灾害治理,充分利用装备优势,深度发掘队伍潜力,提升单进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接续,为圆满完成2022年各项生产任务夯实基础。(陈文)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