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八千里路远吗?是多少呢?
八千里即四千公里,是咸阳市到彬州市往返15次,是副井底到4107综放工作面的距离乘以1000。这个距离你可以是惬意地驾车穿梭在福银高速的风景中,也可以是井下巷道通往地心深处寻找那光与热的身影。在井下,每个不同的岗位,每天一万步起,每年大约要走600公里,这些路并非平坦如履,他们穿着胶靴,一起走过八千里路。
路上纷纷扰扰,井下职工的生命轨迹如同狭长的通道,连接着两种人生: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一个光亮,一个幽暗。多年来,一直奔波在路途中,尽管在井下的时间多过地面,但大家并肩前行时,更多是肩负的责任,互相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漫长征程上坚定执着、孜孜以求的实践,命运会转弯,结果尽人意。当我们自信满满、滔滔不绝地讲述时,方知心中之喜,深感理想还在,梦想初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穿过晨光,踏过黑夜,下井的“电梯”很快,六百多米的深度用时三分钟,快速行进犹如穿越了时空。他们带着那盏挺在额头的矿灯照亮巷道,走向井下各个区域,采煤机在开采、胶带输送机在运转、巷道在延伸,一顶顶安全帽、一盏盏矿灯,每个节假日忙碌在生产现场的角角落落,在一毫一厘里执着,不吝繁琐,精技于心,聚力匠心。无论是聚力攻坚全域控水工程,还是井下8000米“高速公路”建设,他们克服了路途遥远、设备战线长等诸多因素,坚持在地心开采光明与温暖,把汗水倾注在人生的成长、岗位的历练中,有行动、有结果,悄然迈向岁月深处,从此便成了万家灯火。
2016年,文家坡矿开始联合试运转,先后通过13个断层,从4101工作面过断层的初次经历,到4107工作面的从容不迫。还记得4101工作面过断层时,时任区队技术员的马志飞,对过断层的技术措施要一遍一遍地修改才能达到要求,到4107工作面过断层的时候,他已成长为党支部书记,从旁指导技术员,从现场的安全管理到人员分配,一点一点地夯实细节,从容镇定。原来,这八千里的路程添加的不只是岁月,还有在分析和实战中积累的成就感。
岁月流转,无声地见证了八千里的云和月。懵懂的青年也变成了熟知各项措施的“监督者”。在漫长的人生八千里路上,每个闪光的成就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汗水与努力,职工上岗前安全确认、作业地点安全环境、安全防护设施配置、井口安全慰问、群安助安,每项工作中上演着烟火气里的硬核故事,大家一如既往地向着职工“急难愁盼”就是干部行走的方向努力。矿区通讯员奔波在采访的路上,百米井下生产现场,推进又推远,焦距变换中捕捉着采掘线上“一二一”的劳动号子,定格干部职工汗水涔涔的湿润衣裳,微缩镜框里庄严的表情、肃穆的会场,只为让“四级宣讲”“四下基层”的文字更立体、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激昂。高耸的井架挺立的是荣誉和责任,长长的巷道留下的是誓言和信仰,星空(中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星空(中国)儿女的真诚付出,千米井下有你,有我;百里矿区有他们,更有我们,踏实前行,不畏艰辛。
我想,其实我们都愿成为仗剑走江湖的“侠客”,哪怕剑未配齐,就已身处江湖,步履不停,拼搏奋进。八千里是一个概数,也是一个信念,更是一路的情怀;是一步步地走来,是一天又一天的拼搏,更是一年又一年的阅历。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八千里的征程上,珍惜每个努力的瞬间,保持谦逊和感恩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路有弯曲,道有旋绕,但却不可回头,我们都在致过往,敬未来,致敬八千里路上的日月星辰。(王英)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