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原洁随笔:家风无声 传承有道
发布时间:2024-04-12 15:28:51     作者:原洁   浏览量:6692   分享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老人们说,家是落叶归根的惦念;中年人说,家是劳累后停靠的港湾;孩子们说,家是装有所有精彩回忆的容器罐。家风是一个家庭历经岁月沉淀,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家中每个人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

近来我从《阅读与家风》这本书中获益匪浅、感受良多。书中深入探讨了家庭文化的本质、建立良好家风的当代价值和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培育和继承优秀的家庭文化等。从“家风”这一隅窥见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根源,同时也对自身有了更加客观清醒的认识。好的家风,就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形的规约、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品格。

作家梁晓声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阅读传统的家风。一个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那么善良、诚信、孝顺……这些良好品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虽然阅读带来的知识和启发不总是立即可见,但它们能够持续地滋养我们的精神生活。

我的家庭是一个书香家庭。爷爷、外公是培育人的“园丁”,一辈子与书本打交道。笔耕不辍、身体力行地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家庭氛围。受外公的影响,母亲从小爱读书,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她在外公的“图书馆”里度过了大把的时光,把《红岩》《烈火中永生》等书籍翻得边角卷烂。后来,母亲传承了外公的“衣钵”,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更加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外公塑造的“阅读家风”。

自我有记忆以来,母亲就在我的身边摆放着童话、寓言、古诗词、连环画……这些经典的书籍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唯有书籍是真实连贯的智慧和经验,是智者来时的路,也为自己指明前进的方向。

父亲在煤矿工作,但他也十分热爱阅读。犹记得上学时,父亲总会在闲暇时陪我读书,教我识字,和我讨论时事新闻。每每一起读书时,父亲总是有点“啰嗦”,将他的阅读感想和人生体悟分享给我,年幼的我对“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还不甚理解,但这颗种子却早已深埋在心灵之中,静待发芽。

参加工作后,皱纹渐渐爬上父母的面庞,可他们依旧如小时候一样,教我感恩,让我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才不会干”的道理。这种深植于骨血中的教育和榜样,使得我知道怎么去坚持、怎么去奋斗、怎么撑起人生的格局。家风不仅塑造了我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任、有价值的人。

父亲常说:“凡事靠自己,不要事事都指望别人。”小时候不懂,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才理解到他的良苦用心。我开始认识到,父母的这些朴素教导,需要我花费一生去理解和实践。读完《阅读与家风》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这就是家庭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无论是通过言语、眼神、手势还是日常小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经过一代代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凝结成家庭的文化传承,正如那句话,“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淳,则社会风气正。”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格言,更是深含哲理的真知灼见。

许多时候,我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父母的唠叨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愿借书籍的力量,展翅高飞,穿越无尽的星海,跨越壮丽的山河,成长为更加出色的自己。(财务部 原洁)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