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四运循转,寒暑相承,三载春秋,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蓦然回首,只觉忙忙碌碌,奔赴在煤海各个角落,枯燥且充实,忧闷亦欢乐。
人常说,井底的蛙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在这三年时光里,我慢慢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不能只向上看,向下扎根也可以看到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井下生产系统的繁冗庞杂令我大开眼界,更是与同事的陪伴成长让我日趋成熟从容。
在进入煤矿之前,对于煤矿行业的认识那才是真正的井底之蛙的拙见,只通过别人对煤矿粗犷地描述想象着煤矿井下的轮廓。
走进小庄矿时,心里忐忑而陌生,虽然以前在福银高速上许多次眺望着与它擦肩而过,但印象只停留在那两栋高耸的大楼上,如今在这两栋大楼上已生活了整整三年,每当我站在阳台上向外望去,看着泾河潺潺流去,运煤列车惊呼而过,就会想象以后的煤矿生活。
宿舍楼下面有个篮球场,这是让我十分高兴的事情,平时下班后就会和同事一起去打球,因此很快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让我在矿区不再感到孤独。矿区正如一个系统健全、设施齐全的温馨小世界,运动公园是小朋友的天地,尤其暑假期间,十分热闹;职工之家是职工休闲运动的地方,有健身房、图书馆、台球厅、KTV等娱乐设施,这些曾刷新着我对煤矿的认识,现如今也成为我娱乐消遣的渠道。
第一次入井,随着罐笼下降,光线逐渐消失,周围一片漆黑,罐笼里职工们熙熙攘攘地说着话,我怀揣一丝好奇和恐惧,站在人群里静静地倾听,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一个世界,过了三分钟左右,罐笼的速度慢慢降低,开始看到下面的光线,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巷道,忙碌的职工,行驶的车辆……这就是我看到井下世界的第一个画面。
坐在胶轮车上,只见车辆在各个巷道之间穿梭,我犹如进入了一个地下的大迷宫,充满了好奇和惊讶,经过半小时到达了下车地点。我跟着师傅沿着大巷,来到制冷硐室,这里安装着为采面降温的设备,相当于一个大型空调。随着慢慢地深入了解,我明白了采面的概念,知道了采面、掘进头、进风大巷,回风大巷、胶带大巷、各个机房硐室等之间的关联,也知道了机电、生产、安全、通风、地测、防冲等各专业之间交错的关系,对井底的世界有了系统的认识。
我一开始在机电队从事维护井下各机房供电设备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工种。我的师傅是矿上出了名的技术大拿,每天下井都会带我去不同的机房硐室,给我介绍每一个馈电开关所带的负荷,每一根电缆的走向,每一个泵房水泵的排量等。他是一个细心、好学的人,他的工具包里总有一个记录本,对日常遇到的各种设备故障,都会用本子详细地记录下来,也送给我一个记录本,他告诉我:“既来之,则安之,是金子总会发光,尤其是在这片煤海,发出的光会更加耀眼。”
我愿做一只有梦想的“井底之蛙”,扎根煤海,不求轰轰烈烈,唯求踏踏实实,努力干好手中每一项工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躬体力行,做一名优秀的奋斗者,在这片煤海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微光。(李明)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