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董凤艳随笔:朝碧海而暮苍梧
发布时间:2023-05-22 16:47:30     作者:董凤艳   浏览量:5459   分享到: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这是《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第一句话,经论证:‘癸丑之三月晦’是当年的5月19日,为了纪念明代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旅行家,国家把这一天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从年轻时开始游历天下,三十多年,走遍大江南北,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散文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游记体地理学巨著,记录了徐霞客对各地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动物植物、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考察见闻,对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游记一部分是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探访名川大山,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知道儿子的顾虑后,主动鼓励他外出游遍大好河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为他做了一顶“远游冠”。有了母亲的支持,徐霞客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就放心踏上了行程。另一部分是《万里遐征》,这是徐霞客在父母去世后,五十多岁从家乡出发,他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纠正几千年来前人的讹误。老师说:“徐霞客突破了我国古典地理学的束缚,使我国地理学进入到近代地理学的新阶段,这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这是一次非常悲壮的旅程,徐霞客身患腿疾重病却依然一步一步走到了自己一生事业的高峰,也攀上了当时地理学的顶峰。

52c89c1b2e684b8289e69b0905d78bc3_副本.jpg

徐霞客不受那个时代的束缚,做真正的自己。年幼时,父亲对他说:男儿可以不取功名,但不可不立志!父亲教他少年立志,教他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游历山水。他用一生探知中国山川河流的真相,将年少时立下的“朝碧海而暮苍梧”“追慕先贤”的志向,变成了人生的真实写照。父爱如山,让徐霞客从小立下“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愿望;母爱如河,让徐霞客行万里而心中有根。徐霞客每次外出游历回来,最高兴的就是把一路的见闻讲给母亲听,母亲津津有味地倾听,兴趣盎然的疑问,满心满眼的欢喜和骄傲都是对徐霞客的鼓励。古人云: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弘祖就是徐霞客,孺人就是徐霞客的母亲,伟大的母亲睿智豁达,眼界高远,勤勉持家,积极鼓励徐霞客远游,是徐霞客坚实的后盾。徐霞客在母亲如水一样的爱里,踏遍华夏高山大川,记载着地理风物,《徐霞客游记》让人了解不曾去过的山川江河,篇篇读来如同身临其境。

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坚持着自己的热爱,游历三山五岳,发现山水之美,寻访江河源头,敢于纠正前人的错误,他的一生,是坚持理想的一生,是执着探索的一生,是不惧艰难险阻的一生。他追求真理的勇气,求实探索的精神,坚持自己的梦想,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我们真正做到了“朝碧海而暮苍梧”。我们热爱自然,热爱锦绣山河,我们更要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传承先辈们勇于追求的精神。高山如父,江河如母。祖国的山河哺育着中华文明延绵不绝,让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根在何处,中华文明源起何方。让我们在这国泰民安、阳光灿烂中赏山水风景,游华夏九州,用心体会祖国的壮美山河。(董凤艳)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