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李绪强散文:五元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1-04 15:26:38     作者:李绪强   浏览量:22157   分享到:

五元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吃不了一顿像样的早餐,买不了一本精美的杂志,也换不来一件漂亮的玩具,所以大人甚至有的孩子们都不在乎那“小钱”了。前些年每天上下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学校,经常遇见那些天真烂漫、花枝招展的小学生。每每看见他们买东西个个出手大方甚至明显有些浪费、对三五元钱根本不在乎的情景,禁不住阵阵心酸,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家里的窘迫和两个“五元钱的故事”。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的钱很“值钱”,物资相对匮乏,人们生活比较拮据,尤其在农村,农民收入更加微薄,吃的是玉米面馒头,穿的是带补丁的粗布衣服。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好点的家庭可以维持生计,不好的甚至还要亏欠集体。那时候,我们小学每学期学费仅仅只有两三元钱,但还经常拖欠。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因为拖欠学费,被老师说得实在不好意思,就偷偷把家里的大秤砣拿出来准备变卖交学费,被妈妈挡在路上说,说你把秤砣卖了,那杆大秤就用不成了,于是把大秤砣要了回去,回家的路上,我跟在妈妈身后哭了一路。

小学五年级时,奶奶出去串门,我放学回家后,在奶奶屋子的墙角下,发现了五元钱,捡起那张钱,我的心激动得咚咚乱跳。整整五元钱啊,够交两个学期的学费、可以买几十个作业本,也可以买一大堆文具、糖果……这样幻想着,我就忍不住把那五元钱装进自己的衣兜,期望着奶奶不要发现丢了钱。第二天中午放学吃饭的时候,奶奶问我是不是捡到五元钱,当时尽管心虚,但还是大声说没有捡到。那几天,看着奶奶因为丢了五元钱一直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我心里很难过,面对诚实与诱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我还是悄悄地把那五元钱恋恋不舍地放在奶奶炕头的席子底下,制造了奶奶掉在炕头的假象。奶奶后来知道是我干的,但念我没有私自拿走,没有挑明告诉我的父母,也没有再追究。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不到十五岁,上初中二年级,家乡的土地早已承包到户。由于我家缺少壮劳力,收成并不怎样好。那年秋雨后的一个周日,距我家近30里,隔着渭河的县城过庙会,母亲就叫大哥和我用架子车把自留地里收的大葱拉到庙会上卖了。天阴沉沉的,雨似乎还没有下够,尽管担心还会下雨,但害怕到下次庙会大葱不再新鲜,也就顾不了别的。将一捆捆大葱装上架子车后,母亲在袋子里装了几个馒头和一瓶开水,大哥驾着车辕,我用一根绳在旁边拉着车就上路了,由于小时候跟着大人经常跑路,所以尽管力气不大,我还是尽力帮大哥拉着重车,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赶到渭河岸边。当时,家乡去县城要过渭河用的还是摆渡船,就是用一条很粗的缆绳横跨河的两岸,一条很大的木船顺着缆绳来回摆渡。坐船过河到南岸后,由于刚下过雨,岸边土路的淤泥太软,车轮越陷越深,怎么也拉不动,没办法,我和大哥就把一捆捆大葱先放在地上,再把空车拉到硬的路面上,最后又将大葱一捆一捆地搬到车上,才得以继续赶路。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我们终于赶到县城。随便找了个摊位,大哥就吆喝起来。由于时间太晚,庙会上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大哥着急,只好找了个菜贩子,很便宜的将一车大葱卖了,一算账,每斤葱一毛多钱,一车大葱才卖了五块多钱,由于阴云密布,顾不上吃喝,大哥拉着我就赶紧往回赶,晚上八点多钟回到家里,我又饿又困,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准备睡了。躺在炕上,我迷迷糊糊听见妈妈在接过大哥买葱的五元钱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几十年过去了,奶奶和父亲、母亲相继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我们却赶上了好时代。如今国家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家乡的道路也四通八达,沿黄公路美不胜收,宽阔的大桥代替了当年的摆渡,物资丰富,流通便捷。尤其是在星空(中国)下属单位工作的十多年,收入稳中有涨,我的家庭和周围的人们一样,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有了自己的车子,还在城里有了房子,但小时候的节衣缩食的情景却一直影响和激励着自己,养成了坚持勤俭节约的习惯,经常用年少时期的艰难生活教育孩子要节俭,不能浪费,甚至一角钱、一张纸。(李绪强)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