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截至三季度末,共征集‘三小一练’成果380余项,评选优秀成果54项,发放奖励2.2万元……”今年以来,文家坡矿深耕“三小一练”职工素质提升行动,鼓励职工扎根岗位勤学不辍,精益求精磨炼技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
接地气、凝人心,让安全文化浸润于心。该矿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安全文化就扎根在哪里,以基层工会为基本单位,《“三小一练”职工素质提升行动管理办法》为制度支撑,安全理念小故事申报评选为基本形式,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浓厚氛围。
“就这样,小翟得了个‘一根筋’的绰号,但他并不气馁。他认为,反‘三违’要敢当‘红脸汉’,在安全面前,群安员就是要‘一根筋’,坚持原则不变通,严肃认真不通融,所以这个绰号好,很贴切……”该矿充分利用班前会、周三学习等时间,组织基层工会负责人走进班组、走上讲台,分享“我身边的安全小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触动人心、激发共鸣,促进全员安全意识再提升,安全行为再规范,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四季度以来,该矿围绕百日安全行动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2283”系列安全政策,大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结合近期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以党政工团纪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态势,持之以恒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降冗余、增效能,让技术创新成为常态。该矿融合推进“小成果”与“五小”创新征集工作,综合运用监督考核、绩效激励、先进选树、宣传报道、成功案例推广等方式,构建人人参与创新的协同生态,全面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废旧的钢管、钎杆和塑钢网,在经过简单加工后,摇身“变”成了顶板树脂快速装填装置,在提升支护效率的同时,对登高注锚环节进行优化调整,从技术层面规避安全风险;排水管路上加装短节和闸阀,减少水锤效应的冲击影响,大幅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显著提升排水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预计节约管路更换维修成本13万元;经镀锌钢管与扁铁焊接而成、形似防暴叉的电缆撑杆,成为电缆敷设工作的最佳辅助工具,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一倍有余……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今年以来,该矿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推进科研项目5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表彰奖励“钻孔孔口防返喷装置”“气水分离器”“钎杆存放架”等优秀“小成果”15项,实现创新成果处处“开花”。
练技能、强本领,让绝技绝活亮点频现。该矿持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培养路径,积极推广绝技绝活修炼活动。灯泡上切钢丝、钢板上电焊刻字、角磨机剥鸡蛋壳等令人惊叹的绝技绝活,是该矿职工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的最佳证明。
来自该矿综掘四队的杨伟峰,在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长期实践中,练就了名为“蒙眼装风钻”的绝活技艺,即在视野被遮蔽的状态下,3分钟内完成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168个部件由零件到整机的组装流程。
锥处囊中,其末必见。凭借着这门“傍身绝技”,杨伟峰受邀在第七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活动现场进行展演,平日里看似默默无闻的“老杨”一下子变成了矿区“明星”。
“同设备打交道,关键在于摸透它们的“脾气”,唯有对设备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检修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我在一次次地消化图纸,一遍遍地上手实操中不断成长,随之掌握了这门技艺。”谈到练习绝技绝活的心得体会,杨伟峰这样说道。
此外,还有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的王少强,获得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矿山测量工三等奖的路旭剑,掌握“胶轮车‘穿针引线’”绝活技艺的李金鹏……纵使金风瑟瑟,秋色将尽,文家坡矿总是呈现出百卉含英、群芳竞艳的生机。(韩炳萱)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