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近年来,胡家河矿抢抓机遇,聚焦数字能源转型升级,通过建设智慧矿山,实现矿山作业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走出了一条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字”聚能 构建矿井智慧大脑
走进该矿调度指挥中心,三维动画模拟的401110智能化综放工作面作业场景出现在LED大屏幕上,随着采煤作业指令的下达,采煤机自动行走割煤、液压支架跟机移架支护、皮带运输原煤升井……该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对各系统要素、数据进行模拟和仿真,在虚拟空间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煤炭开采的全过程。
该矿遵循“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总体思路,依托集安全生产、通讯联络、监测监控、预测预报、大数据分析、三维透明化矿山等系统为一体的“一张图”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可视、可控、可算”的煤矿智慧大脑,实现重大危险的智能预警、安全管理的动态诊断、生产过程的协同控制、经营决策的智能分析及安全生产精准研判。量身定做TBM岩巷掘进机、全断面掘锚一体机、EBH300M-2H型岩巷掘进机和“综掘机+钻锚平台”快掘系统应用,提高支护强度、掘进效率和安全保障。建成以太网+4G、5G+WIFI全覆盖的立体化通讯网络,实现生产、通讯、监控数据的高速、可靠、多元化传输,疏通矿井传输脉络。
“科技”赋能 智能化升级再提速
该矿大力实施数字技术与智能化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据互联、信息互通、实时共享、智能判断、预警预测,实现数智赋能、用数提效、以智增安,推动“数智胡家河”建设向全域拓展。扎实开展科技攻关“揭榜挂帅”,与中煤科工院士团队合作开展“深部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系统损伤机理与控制成套技术体系”研究项目,实施完成爆破卸压对围岩结构、支护系统稳定性试验、煤岩穿层段“锚-架-充”巷道加固试验和A4背斜褶曲段实施“卸压-薄喷-锚注”试验研究,进一步摸清深部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系统损伤机理,完善矿井防冲支护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在“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过程中,该矿遵循“适用、实用、应用”原则,加快推进智能装备、智能安全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推进数字化场景应用,利用AI、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融合集成产、供、销、人、财、物等矿井全价值链信息数据,促使分布调度、区域协同,达到各项业务单元系统智能、云端集成,做到智慧决策与智慧管理,实现矿井生产智能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决策科学化。
“数智”蓄势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该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智能化建设中全面落实“双碳”战略,通过黑色资源绿色开采,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真正走出了一条低碳环保、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编制了《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土地复垦项目方案》,由内向外、自下而上规范排矸,采取覆盖黄土、削坡升级、边坡防护、导雨排水、全面绿化等方式,建立蓄水池、喷淋系统,分层分台修建了拦矸坝、竖向水沟,实现矸石山由“黑”变“绿”。优化革新设备工艺,依托TDS矸石智能干选系统X射线,对精煤、黑矸与矸石进行数字化识别分选,矸石含煤率由3.6%降低至1.35%,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降低了矿井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大力开展治理废水攻坚战,从管理、技术等方面深挖内潜,采用“预沉调节+超磁分离(迷宫斜板)+混凝吸附+高效斜板澄清+氯化除氨+V型砂滤”矿井水处理工艺,大幅降低悬浮物,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乘“数”而上,向“智”而行。该矿将全力做好数智化建设“后半篇文章”,加大科技成果实践应用力度,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奋力谱写矿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田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