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
今年以来,孟村矿围绕“精查一年、细查三年、计划五年”工作主线,超前开展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将井田范围内隐蔽致灾因素超前控制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强基固本高位“领题”,夯实普查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年初,该矿以《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管理制度》为基点,采取物探、钻探、化探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先后整理收集勘探报告6份、专项地质报告6份、测试鉴定报告7份,确定隐蔽致灾因素10余种,进一步完成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修编工作,并顺利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和省应急管理厅审查。随后,又相继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方案》《2024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计划》的编制,积极推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走深走实。
多元协同体系“解题”,激发治理活力。该矿始终坚持“多元灾害协同、区域治理优先、局部治理为辅”的原则,在现有灾害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以超前地质探查综合预测评估为前提,狠抓防排水、通风、冲击地压等系统建设。通过施工地面水平压裂井、定向爆破卸压孔、盘区集中泄水巷、采前瓦斯抽采孔等综合防治手段,结合水文、微震、地音、支架压力、束管等多种智能监测系统,有效强化水害、地质构造、瓦斯、火灾治理等隐蔽治灾因素探查,全面提升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让安全生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探索攻坚关键“破题”,凝聚新质动力。该矿以地质透明化创样板为载体,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不断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在星空(中国)矿区率先提出“三级网格”精细探查,采用由地质预测到采掘反馈、由静态探测到动态探测的技术路线,充分搭载现有地测资料和信息化成果,建成集地质测量、生产技术资料、人机物环感知数据于一体的数据库,为智能化开采提供高质量地质保障,切实做到回采就是采数据,掘进就是千里眼,治灾就是治模型。
严守底线答案“结题”,筑牢安全实力。该矿总结形成了以“生命至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32字安全生产理念,通过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与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有机融合,做到隐蔽致灾因素“追根溯源”,重大灾害治理做实做细。同时狠抓“关键事”“关键人”“关键环节”,落实矿井“125678”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法、“13332”水害防治工作法、“1314”防灭火工作法,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事故灾害风险,确保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下一步,该矿将全力构建“三化”普查方式,通过“四定”治理手段,为矿井长远治灾防灾减灾补齐短板、赢得主动,努力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灾害耦合治理透明化示范矿井。(尉博虎 张欢)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