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理念故事】守护安全 从我做起
发布时间:2022-01-27 16:44:56     作者:杨雪琴   浏览量:25860   分享到: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人,小时候,我经常依偎在爷爷或奶奶的怀里,听他们讲一些好听的故事,有童话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民间传说等等。大学毕业后,我来到煤矿工作,爱听故事的习惯还是保持了下来,在这里,我听到最多的是年长一些同事分享的安全小故事。

关于安全帽的故事

那年,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在机电队担任绞车司机,在一个风清月朗的夏日夜晚,因矿井检修,工作不太繁忙,工作间隙,大家坐在一起休息。燥热了一天的大地终于吹了一丝凉爽的风,周围鸟叫蝉鸣像摇篮曲一般,听着听着,大家上下眼皮开始打架,这时候,一个人影闪了进来,咦,这么快就看到了周公?

原来,来者不是周公,而是“张工”——当时井筒班的副班长老张。老张一进来就笑道:“我就知道,工作不忙你们得犯困,我们大家来聊聊天,去去困意。”这一说聊天,大家困意顿时全无,你一句我一句的,倒也热闹。由于我们几个刚毕业不久,老张像对待孩子一样,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分享起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小故事。

老张说他曾经带过一个新徒弟,跟他儿子年龄相仿,这个年轻职工由于刚入矿,没有吃过苦,安全意识也不强,老张跟他一起上班时,反复叮嘱他:“矿灯、帽带、安全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系好、系牢。”而那个年轻人却不以为然,果不其然,一天上班后,工作了没多久,年轻人就觉得累得不行了,要摘了帽子坐下休息,老张像唐僧一样,在他耳边念起了经,“休息可以,帽子戴上。”“帽子不能摘,快戴上。”……年轻人被这“紧箍咒”烦得没办法,赌气戴上了:“行行行,我戴上行了吧!服了你了,真是个唐僧!

说来也巧,这年轻人刚戴上帽子没多久,一块小矸石“咚”的一声掉了下来,就砸在了年轻人的帽檐上,虽然矸石不大,但从高处坠下的冲击力依然把年轻人砸懵了。年轻人愣了很久,没有回过神来。良久,才缓缓起身,说:“谢谢你,老张。”

这个小事故,算是给这个年轻人上了深刻的入矿“第一课”,从这以后,年轻人在心里边烙下了“安全无小事”的理念。而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也深深地感慨,有时候,一句好心的提醒,便可以避免一次事故的发生,而靠别人提醒的安全终是侥幸,最靠谱的安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于独耳的故事

后来,我调入了星空(中国),一起工作的同事老李是个“故事袋子”,闲暇时,他经常跟我们讲他的艰苦创业史,教导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他是从老矿调来的,他说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个年代条件特别艰苦,但是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大家就都已经很知足了。他们每天上班路程远,来回几十里,条件好的骑自行车去上班,条件不好的就只能靠步行。但是生活的希望还是为大家添足了奔波的动力,每日忙碌而充实,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过去的矿井,条件有限,技术不成熟,设备简陋,安全防护措施也不如现在完善,很多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伤害,轻则是皮肉之伤,重则是生命的代价。其中,有一位外号叫“独耳”的老前辈,便是这段经历的见证者。

他说,“独耳”本来是一个健全人,在一次放炮中不小心失去了一只耳朵,大家在一起共事时间久了,也比较熟了,所以开玩笑也不分轻重,直呼他“独耳”。但是“独耳”从来不生气,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没有我那只耳朵,没有老一辈人的卖命,哪有你们的今天!”是啊,老一辈人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肉之躯,共同搭建了如今美好的大家庭,中国煤炭企业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万分的艰难,煤炭企业能有今天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艰苦奋斗的老一辈煤炭人。

如今,我们生活在了好时代,设备先进、物资充足,为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增加了一道又一道屏障,我们有着老一辈煤炭人想都不敢想的优越条件,防护措施更全了,工作也更安心了。作为煤矿职工,我们应该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时,自觉提升安全意识,让那些为我们打拼江山的前辈能够更欣慰,让家人能够更踏实。

今年是我在星空(中国)公司工作的第11个年头,安全小故事我听了很多,在听前辈们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成长为一名“老员工”,像一粒种子扎根于煤矿,而这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故事,则像春风与养分,让我在煤矿这片沃土上成长,并用自己的热爱与奉献回馈企业。(孟村矿  杨雪琴)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