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水害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今年来,胡家河矿始终践行“1334”水害防治管理理念,大力实施“超前探查、统筹布局、源头预防、过程管控、综合治理”的水害防治管理措施,积极探索超前治理、区域治理和综合治理新路子,织密治水“防护网”,为矿井安全生产打牢基础。
注重源头预防,超前泄水处治。面对疏放水钻孔精准度低、煤体破碎带钻进困难、后期套管安装难度大、放水量小等问题,该矿严格落实老空水探放“四步工作法”,即查全、探清、放净、验准,提出了采空区积水源头治理模式,即同步设计、提前施工、超前放水,有条不紊地推进402101工作面切眼疏放水工程实践,有效解决了老空水水害威胁,实现了钻孔精确贯通和高效疏放采空区积水的目的,有力保障了矿井生产接续。该工程共设计疏放水钻孔6个,设计钻孔进尺47米,采用套铣钻杆+花管+取芯钻头进行透孔,预计疏放水量为20万立方米。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治“顽”。针对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该矿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用“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手段,清晰掌握地质情况,规范矿井水监测预警机制,力求从源头上消除水害隐患。根据矿井水害分布广、出水量较大、持续性强、导水通道异常发育等特点,扎实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重大灾害治理工作,编制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及治理方案》,综合运用物探、钻探、采掘工程等多种地质信息,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筑牢水害治理防线。目前已完成402101切眼疏排水钻孔施工、两带观测孔及405盘区补充勘探等工作。
提升管控效能,构建长效机制。该矿始终坚持水害“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编制了《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等二十项防治水制度,明确了各级人员的水害防治责任,实现了防治水管理制度化、流程化。加大对防治水工作的检查力度,通过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井下主要出水点、巷道、排水系统、排水管路等区域进行定向巡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确保防治水工作协同推进、扎实有效。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防治水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其熟悉水害防治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为矿井水害治理提供人才支撑。严格落实水情水害分析、预报、跟踪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水害预测预警能力,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科技赋能发展,水害走向“智”理。该矿推行“预报-预警”水情工作模式,以矿井、采区、工作面三级排水系统建设为重点,建成地质保障系统、排水系统、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煤泥沉淀系统及煤水分离系统,通过动态监测井下各区域涌水量、主要含水层水位变化等情况,实现对水位、水温、管道流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预警,全面提升水害抗灾防灾能力。引进槽波地震仪、瞬变电磁仪、钻孔测斜仪、伽马测井仪等专用探放水设备,严格落实“2+2+2”探测理念,深入开展矿井水害三项分析,严格执行水害防治“四定”路线,着力提升水害治理六项系统,实现了水害“零事故”目标。(田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