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文家坡矿:科学优化“算法” 破译防冲“密码”
发布时间:2024-03-31 10:26:12     作者:岳远昊   浏览量:4644   分享到:

近年来,文家坡矿锚定“零冲击”目标,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原则,强化治本攻坚,提升工作质效,全力打造冲击地压井上下立体多元治理新模式。

以“制”为纲,构建系统治灾“新体系”。该矿构建完善“12356”防治冲击地压管理体系,为冲击地压源头、区域、超前治理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绘制监测系统、卸压施工、灾害耦合叠加“三张图”,明确冲击地压四个“第一责任人”,建立班组-区队-部门-矿井“四级”联动防治责任包保机制,实施“施工人员实时自验、班组长跟踪验收、专职验收员现场验收、跟班队长巡查验收、防冲专业人员定期抽验”五重防冲措施验收机制,形成“有措施、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的“五有”防冲治灾长效机制。

1_副本.jpg

以“质”为基,探索源头治灾“新路径”。该矿不断优化井下生产布局,着力打造“一井两区、联合布置、两翼交替、盘区跳采”新格局。加强抗冲击支护体系建设,选取高强度、耐腐蚀、抗冲击的支护材料,综合运用主动支护、被动支护、重点支护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支护效果。深入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灵活运用卸压与加固措施,以巷道支护、锚固区域为抗冲防护层,以深孔卸压区域为缓冲海绵层,以海绵层外为原岩层,形成巷道围岩“强-弱-强”“三位一体”的抗冲防护支护体系,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形变作用。

以“治”为要,打造精准治灾“新模式”。星空(中国)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元灾害耦合叠加,各区域冲击地压防治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该矿推行区域“立体化”、局部“精准化”的高水平防冲治理策略,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治理。在回采工作面,采用顶板预裂爆破为主,煤层帮部及底角爆破、煤层帮部及底角大直径卸压钻孔相结合的卸压方式,降低“重点区域”冲击危险性;在掘进工作面,采取迎头、帮部、底角大直径卸压钻孔及爆破卸压等措施进行围岩卸压,有效降低巷道动静载荷水平;在小煤柱留设区域,实施“静压水渗透软化”技术,进一步实现煤层弱化改性。

2_副本.jpg

以“智”为擎,激发科技治灾“新动能”。该矿推进灾害治理与智能化建设深入融合,探索实践智能化治理与灾害治理协同联动。引进ZYML-6500D型、ZDY15000LD型两台智能化钻进装备,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顶板水力压裂自主施工难题。建成地面ARP微震监测系统,与井下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构成立体式微震台网,形成了井上下联合监测监控体系。融合地面微震、井下微震、地音、煤体应力、支架工作阻力等系统监测数据,搭建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形成多参量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克服单一预警指标缺陷,提高监测预警精度和效率。

今后,文家坡矿将进一步完善灾害治理顶层设计,达成“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立体治理、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边生产边治理向超前治理”三个转变,实现冲击地压、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协同治理,联防联控,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岳远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