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生产服务中心:精准把脉寻“症结” “开方下药”抓安全
发布时间:2023-08-11 16:45:47     作者:黄一麟   浏览量:4201   分享到:

今年以来,生产服务中心紧密围绕“12245”安全工作思路,按照“寻症结、治已病、防未病”的安全工作方法,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夯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综合素质和安全履职能力,切实做实、做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护航中心高质量发展。

精准把脉,履职尽责“寻症结”

中心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化”管理,形成10类领导级、10类部门级、55类机关岗位和34类车间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履职能力清单,实现安全责任管理岗位有清单落实有标准。不断深化“中心、科室、车间、班组、员工”五级安全责任体系,确保各级安全职责网络链条衔接紧扣,按照“5+N”干部包岗要求,形成中心包车间、车间包班组、班组包个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式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开展谈心谈话现场督导等措施,加强被包保人员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执行情况及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情况,保证现场作业人员行为安全。

健全“每月大检查、每周专项查、每天随时查”的安全检查机制,大力开展安监队伍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安监人员查隐患、反“三违”、走动式检查等安全管理履职要求,细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提升现场安监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充分利用“三违”线上举报、隐患随手拍等手段,关口前移的将隐患排查落实到现场中,将安全职责体现到行动上,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吹哨人”的管理氛围。同时,将生产现场隐患排查数量与绩效考核挂钩,发挥各级人员查隐患、抓安全的主动性。

DSC01929_副本.jpg

开方下药,多措并举“治已病”

常态化开展严规范反“三违”攻坚行动,建立“三违”、隐患曝光台,定期对存在问题进行曝光,落实内容监督和警示成效,促使职工对作业内容进行自查自改,通过群防群治狠反“三违”,规范职工现场行为习惯,严格“三违”责任追究,加大“三违”帮教管理制度的落实。中心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和安全例会,对存在的常见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督促落实整改,并对隐患复查情况进行通报,形成闭环管理。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以案说法”“隐患我来找”等交流学习活动,对以往出现的各类隐患和“三违”进行安全讲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查找安全生产上的管理盲区,制定合理有效的整治措施,有效杜绝重复性隐患、习惯性“三违”的发生,努力实现安全“零”目标。

对存在多次违章人员建立“不安全人”档案,分类管理,制定包保清单进行重点防控,时刻掌握其思想动态及行为状况,及时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的难题,加强“不安全人”标准作业流程及安全应知应会知识培训,从安全教育培训入手,采取每日一学、每周谈心、每月一考等培训方式,提升“不安全人”安全理论水平和自身安全素养,确保每名“不安全人”转变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安全人”。

DSC02477_副本.jpg

预防为主,人人参与“防未病”

中心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抓手,按照“风险矩阵法”对涉及的24类一般危险源,开展安全风险及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常态化开展“安全大讨论”、安全调研等活动,研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盲点”,收集安全管理中的“隐形隐患”,分析、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实际生产动态,强化过程管控和变化管理,及时调整风险清单,对各类风险管控效果进行评估,补充完善管控措施,夯实责任,强化考核,预防安全风险向事故隐患的“病变”。

坚持以防为主,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定期按计划实施火灾、触电、有限空间、危化品泄漏等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完善应急物资配备,确保紧急情况应急处置到位。常态化开展医疗急救和自救互救全员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体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构建安全“大培训”工作格局,持续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安全技能培训、“以考促学”等工作,利用全员安全培训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线下+线上”联动培训,提升职工安全培训学习质量与参与度,形成全员重视学习、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浓厚氛围。黄一麟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