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自从井下全区域推行‘2+2+岗位’责任管理模式以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比学赶超氛围更浓了……”胡家河矿抽采队队长魏华说。
为有效解决限员条件下采掘接续和灾害治理相互制约的矛盾问题,日前,胡家河矿本着“安全、精干、高效”的原则,全面试推行“矿领导、副总工程师”+“部门、区队”+班组岗位,即领导包抓、生产口部门包保、区队包管、班组岗位落实的分级管理、督办、验收和考核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全员“责任相扣、逐级负责”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连日来,该矿根据井下各盘区工作实际,以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科学进行劳动组织为基础,紧盯生产接续和灾害防治关键节点,综合运用“2+2+岗位”区域网格化管理,明确井下全区域责任划分。通过监测、检查、督导、验收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井下各区域工作落实质量进行跟踪问效,进一步明晰了各级人员的工作任务、夯实了安全责任。同时,对系统检修、机电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统一时段、统一标准进行集中管理,构建了集约、高效、优质、有序的安全生产系统格局,保证了各项灾害治理工程的稳步推进和良性循环。
“以前吧,总感觉工作不太顺畅,比如各区队跨采区施工作业比较多、区队自主管理难度大,人员及物料运输不科学,经常存在职工上下班等车“时间差”,作业点较远的职工从下车点到施工点光来回走路就占用1个多小时,物料卸料点到施工点距离远、路况不好、人工来回转运料费时费力,现在通过推行‘2+2+岗位’区域责任管理,从管理人员到岗位工,每一个人员的职责更为明晰,效能发挥优势明显,形成了良好的闭环,推诿扯皮的情况大大减少。”该矿综掘一队技术员王奔说道。“现在最远的作业地点车辆运输已经延伸到了距离施工点300多米的地方,大大方便了职工,增加了有效工作时间。”提到最近矿上的新变化,综掘四队支护工王磊非常高兴。
“‘2+2+岗位’责任管理模式虽然推行时间不长,但是见效很快,现在大家的主责主业意识明显增强,相互配合也很到位,特别是在加强安全管控、强化设备保障、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保障物料运输、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矿综掘二队党支部副书记赵寒说。
“谁能回答一下全区域‘2+2+岗位’责任管理体系的6项工作要求?”“我来回答!一是岗位工作业过程中对所在岗位随时排查、动态保持,岗位交接中相互验收并如实记录。二是班组交接班前对包管区域内进行全面整理相互验收。三是区队党政负责人必须亲自抓、精细抓,明确班组区域分担责任,并将包管责任落实到管理人员。四是生产口部门经理必须亲自承担包保责任,将任务落实到人人肩上,动态进行验收和考核。五是矿领导根据包抓区域,经常深入现场实际查看督促包抓区域示范区、精品工程创建情况。六是星空(中国)公司级示范责任区域,矿分管领导必须亲自抓。”机电队电钳工姜海波流利回答道。在最近一次班前会上,该队队长李向南随机的提问得到了积极响应。“以前提问很少有人举手,现在大家都争抢着回答……”
在全区域“2+2+岗位”责任管理理念确定后,该矿将井下细分为若干区域,对每个区域岗位人员素质要求及操作标准进行重新梳理,让每个人既是工作员又是安全员。“以往每个岗位只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常规风险识别,对其他岗位具体操作规范和相关安全规定不明确,容易形成管理漏洞及监管盲区。该模式运行以来,对全区域内活动人员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可以说安全上更有保障,同时对于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区队自主管理及矿井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副总经理郑鹏伟说道。
为确保全区域“2+2+岗位”责任管理发挥最大效能,该矿还制定了“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好拿得稳”的奖优激励措施,除了加大日常区队班组纵横向评比奖励外,对于联合验收被评定为示范岗、示范区且能动态保持3个月的,月度内分别兑现奖励,同时对部门包保人、区队包管人员和责任分担班组长、验收员及示范岗作业人员均提一级进行奖励,对相关人员按照专项奖考核文件兑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全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白海涛 张晓 朱臻)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