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个示范” 谱写发展新篇——贯彻落实张文琪董事长调研讲话精神专栏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长期以来,胡家河矿深入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紧扣人才强企战略部署及工作思路,主动出击打好人才成长“主动仗”,着力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让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好”,有效化解破除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源头性问题,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鲜活持久力量。
打好“培育牌”,增强安全发展内驱力
立足长远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该矿坚持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理论培训及技能竞赛等活动,在矿区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工作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技术、比技能、争一流”的工作热情,全方位打通成长成才“绿色通道”。
“瓦斯超限作业重大事故隐患,是指瓦斯检查存在漏检、假检且进行作业的,井下瓦斯超限后继续作业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处置继续进行作业……”在6月底的安全专题讲堂上,该矿董事长、总经理席国军登台对《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了详细、系统解读。
今年以来,该矿始终将培训工作摆在安全生产的重要位置,相继组织开展了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提升班、安全大讲堂、“一通三防”及机电设备专题培训等,矿领导、科室负责人、劳模工匠、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轮流上讲台,教理论、谈经验、聊感悟,深层次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思践悟、提升本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培训中有效提升全员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
7月份,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课在该矿生产准备队上演。该队将培训课堂放在作业现场,合理规划开工前后20分钟时间,跟班管理、技术员、班组长围绕设备操作、作业标准、风险防控等进行精准高效培训,通过“理论+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让培训更具针对性、指向性,也可加深一线职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实战操作能力。
不久前,该矿地质防治水部高海斌在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矿山测量工二等奖、通风队苏永伟荣获“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榆林赛区)安全仪器监测工三等奖……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但在各类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也逐步成长为矿井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
打好“留才牌”,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
人才要培养好,更要能留得住。该矿围绕打造“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这一核心目标,持续完善考核奖惩和“容错”机制,以能力、贡献、成绩为导向,以物质和精神激励为落脚点,持续为人才成长赋能加油,点燃全员干事创业激情。
“我们以‘月申报、月评审、月奖励加量化考核’的方式鼓励全员创新,每月定期召开创新表彰会,对优秀创新成果按类别予以奖励。”该矿科技创新主管介绍。据了解,该矿6、7月份奖励C级集体创新成果1项,B级、C级个人创新成果7项,收集学术论文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共奖励6.8万元。
井下高速公路、巷口休息站、井口暖心餐屋、“家禾课堂”暑期托管班、免费洗车店、文明宿舍创建……该矿聚焦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条解决、一件一件落实,努力为大家创造安全、舒适的矿区环境,不断提高全员幸福感和满意度。
“现在坐车便可直达作业地点,相较之前步行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升井后,在暖心餐屋吃口热乎饭,再去洗漱、换衣,别提有多美了。”
“现在矿上住宿条件真的太好了,空调、暖气、免费WiFi……简直跟家里一样。”谈起如今在矿区的幸福生活,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通过一系列的惠民、利民举措及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贴心服务,有效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让大家在矿工作舒心、生活顺心、留得安心,在识才、爱才、用才、重才的浓厚氛围中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潘森)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