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专栏
近日,通过认真学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永明推荐的《做最好的中层》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该书涵盖了中层管理者各种核心素养,有观点有方法有案例,读来如春风化雨,触动心弦,现谈以下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无形似有形,深化于人心。记得在一次会议中有位领导讲到,党务领导干部要将无形的东西深化人心。这其实是很难做的,作为一个纪检监察中层干部,首先要像书中讲的,在学习方面一定要勇当“标杆”,而且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理论功底和工作条例、党纪党规等制度的学习都必须扎实,对自己的工作思路要清、定位要准。其次是要做到深入调查研究。不当书中说的“三拍”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多看多问多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做到对违规违纪问题的症结和易发的苗头性根源了然于胸,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越要飞得高,越得沉下去,功夫做到家,练就真本领,不畏浮云遮望眼。三是把事做成才是硬道理。会布置更要会落实,要“一抓到底”,做中层不要走过场、不讲质量,也要警惕下级“走过场”。工作不能浮在表面,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以文件落实文件,层层转发是不可取的,要从固有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借用多种力量、对标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建设性思维去寻找新方法,将上级文件精神转化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深入人心、喜闻乐见的措施办法去实施。四是要抓住人心,赢得民心。记得一部《毛泽东传》中讲到,共产党有民众,国民党只有领土。蒋介石在东北得到一个令人痛苦的教训,控制建筑物而不是人心,是没有用处的。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就要让大家对廉洁入心入脑,心生敬畏,威慑力是无形的,感觉不到却无处不在,但是离了绝对不行。面对问题讲究策略,要“志气用事”不要“意气用事”,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想上引导、行动上感化,为党员干部清风伴行,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做到让上级放心、省心、称心的“三心”中层干部,做上级的得力助手,下级的旗帜标杆,努力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空杯断舍离”,协作方共赢。中层带领队伍,要着眼高位,讲大格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人心,以“空杯”心态去包容一切,舍得放下,懂得“断舍离”。一是想要当管理者,先要当好被管理者。任何时候,都要怀着“单位靠前,自我靠后”的博大胸怀去做事,在组织的整体决策面前,学会“守规矩”,服从永远是第一位,不要求单位为你做什么,而要知道为单位付出什么。二是改突自我,礼让“他人”。有错误承担责任,垫高别人,放低自己,把最好的荣誉让给别人和下属。讲奉献精神,像书中讲到的美国橄榄球教练保罗·贝尔那样,历练一种高素质的干部风范,用与下属共享荣誉的精神鼓励球队的每一个人。三是创造“人人有动力,人人要负责”的机制。少一点“山头主义”,多一点“大局意识”,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步调协调,群策群力,而不是强调某个人的“自我风采”,做到人人主动工作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达到共赢。四是加强理解沟通和协调能力。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要以建设性思维上情下达,了解公司发展大局和方向,懂得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沟通,少一点指责抱怨,以合适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沟通问题。
敢于抓管当,善于做“坏人”。书中讲到:中层,应该是“坏人”。敢抓敢管,奖善罚恶,要扮“黑”脸,这样才能使公司有绩效、有规矩。一是对于工作敢于亮剑。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中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以说最先看到问题的一面,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拥有一颗公心,敢于动真碰硬,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懂规矩,做人清清白白、老老实实,有原则,从而赢得大家的信赖和信任。二是对于下属把好“戒尺”。中层的做法就是“戒尺”,全过程都要贯彻严格要求,既要凝聚团队,又要树立威严,让大家重视、警醒、知止。带领下属不能当温室里的娇花去浇灌,而要培养其能经历风雨、披荆斩棘,成为有能力、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无论何时何地干什么工作都能让组织放心。三是敢于安排。中层要完成从“独行侠”到“指挥家”的转变,完成从业务骨干到管理高手的提升,不能做既不积怨于下、又不积怼于上,为了给大家减负,替他人背负,只是拼命将责任和一些本应下属完成的工作往自己身上扛,结局是费力不讨好,引得上下不满和误会。为了单位和团队中每个人的发展,必须把握好情感关怀和成长引导,敢抓敢管敢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消除“老好人”思想,这是中层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愿以《做最好的中层》为镜,加强运用和把握,改进提升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循序渐进,向“做最好的中层”努力。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