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专栏
【“做最好的中层”主题学习】刘二平:与职工坐在一条板凳上——读《做最好的中层》有感
发布时间:2023-04-17 13:43:40     作者:刘二平   浏览量:12506   分享到:

1679532647162830.png

近日,读完《做最好的中层》,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尤其对海尔集团钢板采购经理张永劭为了找出钢板损坏的原因,跟着司机“跑运输”,追踪所有运输环节,硬是编印出一本《钢板运输、装卸、存储指南》,送到每一个运输工手中,最终将钢板破损率降到零的故事,印象极为深刻。

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张永劭能够顺利找到钢板运输损坏问题的症结,还编印出行业规范指南,得益于他扎实的调查研究,能够与运输工坐在一个驾驶室,了解掌握一线的真实情况,有的放矢做好工作。张永劭的故事启示我们,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事实上,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对我们煤矿企业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可以说,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作风、一种要求。作为集团中层干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到职工中间,与职工坐在一条板凳上。板凳有形,含义却无形而深厚坐在一起动作简单,产生的力量却强大而无穷。经常和职工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察实情、求实策、见实效。

要深入一线察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与职工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察到实情、摸到实情。实情往往在末端、在一线、在基层,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只有把步子迈向井下、把身子扎进现场,与职工坐在一起、融为一体,才能真切感受职工的苦乐,掌握真实的现场情况。反过来,如果不亲身体验职工的生活、感受职工的疾苦,不能做到与基层职工面对面交流,自然就了解不到实情,失去了下基层调研的本意。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身入井下、心入现场、情入职工。这样,才能拉近与基层职工的距离,才能获得职工认可和信任,形成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更加有效地凝聚人心、汇集智慧,团结带领职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要谦虚好学求实策。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外记者会时谈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毛泽东同志开展调查研究时,同样谦虚好学。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同志在韶山200多天大半的时间都在进行调查研究。虽出身农民,但毛泽东同志“以民为师”不懂就问,深入田间地头,“解剖麻雀”式详细记录粮食、猪油、茶叶、收支影响农民衣食住行的关键因素,这种“甘当小学生”的调查方式,也为后来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职工中有大智慧,板凳上有巧办法。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广开言路,充分发扬民主,以 “甘当小学生”的态度问政于职工、问计于职工,广泛听取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保决策措施规定符合实际、切实管用。在开展调研时,要自觉拜职工为师,多向职工求实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听方法建议,还要深挖其背后的原因、其中的细节,如此才能真正从职工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改进作风见实效。调查研究要想出成果、有成效,就要改进工作作风,与职工同坐一条板凳时不仅要“坐”得住,更要“坐”得实,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了解职工愿望、真切关心职工疾苦,切实做到急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忧。要突出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带着办法回,切忌找不准问题的大水漫灌式调研、应付差事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脱鞋下田的高高在上式调研,更不能有问题不去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后不解决问题。要突出求实导向,紧紧围绕调研主题,实事求是地安排调研内容,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基层单位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单位去调研解决问题,切实找到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招式方法。要突出效果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最终落脚点,调研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办法,提出可操作能实施的对策措施建议,真正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