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首页 > 生产经营 > 人力资源
孟村矿:精准滴灌让人才“大树”硕果丰
发布时间:2025-01-03 16:08:36     作者:曹姣龙 张利   浏览量:184   分享到:

近年来,孟村矿紧紧锚定“人才强企”这一核心要义,立足矿井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智能化装备应用、数字化升级、信息化建设三大技术集群,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致力为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能工巧匠”。

图1_副本.jpg

精准调控,筑牢人才发展根基。该矿坚持“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目标,通过对动态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精细分析,形成数据集中、价值丰富的管理信息链,精准把控人员流动脉搏。此外,多序列并行的晋升渠道让职工无论是纵向的职级攀升,还是横向的岗位转换,都有了清晰的路径可依。创新实施的“赛场选马”机制彻底颠覆传统,每月对各管理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赋分排序,同时推行基层一线历练、关键岗位锻炼、不同岗位磨炼的培训模式,量身定制专属“成长路线”,让人才跨岗位磨砺、全方位提升,管理层级“活水工程”得以拔地而起、川流不息。2024年,该矿顺利完成结构优化362人次,用工总量同比下降11.6%,管理层级精简高效,为企业实现轻盈快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_副本.jpg

创新机制,赋能人才成长加速。该矿聚焦管理、技术、技能“三支队伍”建设目标,构建起覆盖全员、贯穿全周期的闭环式培训体系。在机制设计上,聚焦从顶层规划到执行考核的全链条,确保培训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同时以“学历+技能”双提升为强劲抓手,内部培训热火朝天、外部委培精准发力、技能大师工作室百花齐放,更是借助现代科技的东风,“抖音”学习直通车、网络云大师等多元学习平台纷纷登场,让学习突破时间限制,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随身携带的“金字典”。截至2024年底,该矿共开展10次“技术比武”,完成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659人,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业务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职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得到显著提升。

图3_副本.jpg

激励创新,点燃人才奋进激情。该矿牢固树立“技能就是财富、技工也是人才”的价值导向,在薪酬体系的构建上向高技能人才大幅倾斜,设立技能大师、首席技师、创新激励等专项激励资金,对在技术攻关、创新应用等领域表现突出的职工给予名利双收的肯定,让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技术的职工受到激励,提升他们的底气和信心。同时差异化的薪酬管理机制更是一把精准的“激励钥匙”,以“以技提薪”为核心理念的人才激励机制在矿区内有力推行,该矿将技能等级评定结果与薪资、晋升紧密挂钩,充分释放职工的创造潜能,为技能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合理的薪酬回报。近年来,孟村矿频频发力,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征战行业级、国家级技术赛场,各类荣誉纷纷花落矿区,李园园、董渊博、殷国栋等多名职工在全国技能竞赛中斩获奖项,杨挺等3名职工实现了矿井行业技师的“零的突破”,为矿井人才培养工作再添硕果。

图4_副本.jpg

迈向未来,抢占人才战略高地。置身于智能化、数字化的澎湃浪潮,该矿围绕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定期选拔技能岗位紧缺人员到专业院校或邀请专业院校教师到矿,进行脱产“理论+实操”专项培训,通过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超前储备“智慧矿山”建设的核心技术力量;同时推动技术与技能深度融合,加快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工程师+王牌工匠”的人才培养生态,组建跨专业、跨岗位的复合型团队,以多元化的视角解决生产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同时常态化开展“师带徒”活动,根据职工的专业方向和需求,实施精准培训,通过现场的实际教学,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切实发挥“滚雪球”效应。(曹姣龙 张利)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