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今年以来,生产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举措,坚持“人人皆为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建立健全技能人才“选育用”全链条机制,扎实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素质能力,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在“选”上下实功,挑出“好苗子”。中心将劳模培养计划、工匠培育计划和技能骨干培育计划紧密结合,建立部门协同培养机制,精准定位发展方向,针对钳工、电焊工、电工、仪表工等工种以及关键操作岗位,在有潜力、肯学习的青年操作职工中开展技能晋级培养和高技能人才选拔。按照“选拔一批、管理一批、培养一批”总体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定期摸排、推荐有潜力的“好苗子”,纳入后备班组长人才库,结合岗位实际和个人特点开展针对性考察和培养,探索优秀青年职工到班组长岗位历练途径,把班组长岗位作为基层管理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选才育才上的独特作用,积极摸排“种子”选手,组织参加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比赛,为其提供展现实力的“舞台”,先后涌现出弥宏刚、杨森、赵东东等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育”上出实招,练就“真本领”。中心认真分析目前人才结构特点,运用多层次、多渠道的形式,创新培训载体,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现场+集中”“学习+鉴定”的实操培训模式,组建由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优秀班组长组成的内训师队伍,开展送教到一线、送学到岗位,采取实操训练、应急演练、岗位练兵等方式,大力开展操作工基本功培训,常态化开展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全面检验职工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激发职工“自主学习”“自主提升”“自主创新”的热情。立足岗位需求,聚力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的技能人才队伍,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能人才培养,以生产中“出题”、工作室“破题”、说明书“解题”的方式,先后组织智能化采煤机、智能化液压支架维修等技能培训20余次,技能人才数字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在“用”上重实绩,展现“硬实力”。中心积极搭建难题攻关平台,以创新创效工作室为依托,聚力解决生产现场“疑难杂症”,建立问题清单,鼓励技能人才“揭榜挂帅”,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给予奖励,有效激发技能人才疑难攻关的积极性,解决了链轮体自主维修等“老大难”问题。开展实例实训交流、研究攻关等,累计获专利、成果150余项,推广应用32项。搭建创新创效平台,落实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要求,践行“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先后开展镗床刀柄改造、钨钢键槽铣刀刃磨修复等修旧利废60余项,征集“五小”创新和“三小一练”成果40余项,节省成本300余万元。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突出“产、学、研、用”一体,先后安排10余名技能骨干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使技术难题从现场走向研究所、科研成果从研究所走向现场,协同完成液压支架缸筒/千斤熔覆再制造、刮板机及转载机中部槽再制造工艺提升等项目,形成了成套技术工艺及应用体系,装备复用率显著提高,高技能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邓芳)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