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首页 > 生产经营 > 人力资源
孟村矿: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活矿井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4-02-26 10:40:26     作者:孙超 黄年年   浏览量:6951   分享到:

获得行业级科技创新成果荣誉15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余项、2名职工获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近年来,孟村矿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着力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积极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机制,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连年增长。

打通能上能下通道 实干者“有为有位”

“去年咱矿提拔的几位年轻人非常给力,不仅工作思路清晰,干事也有冲劲,跟着他们工作真带劲……”这是该矿职工对2023年6月通过竞聘上岗的年轻干部的普遍评价。

配图1_副本.jpg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能者上、庸者下的常态化竞争机制,该矿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制定实施《一般管理岗位竞聘管理办法》,通过报名、审查、考评、公示等形式,聘任了27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职工公认的年轻干部进入中层管理岗位,营造了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一批优秀的80后、90后干部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持续强化中层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和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实行每月干部作风绩效考核评价等次强制分布、结果刚性兑现,形成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常态化机制,真正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拓宽能进能出渠道 “新跑道”迸发新活力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畅通进出渠道,实现职工能进能出是该矿在三项制度改革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配图2_副本.jpg

该矿积极倡导“增人不增资、减人少减资”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理念,以规范签订劳动合同、岗位合同和绩效合同为基础,利用岗位竞聘、内部转岗等方式重新调整一线岗位人员,清理闲置人员,彻底解决岗位职工能“进”难“出”的弊病。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人员结构,畅通职工退出渠道,依法强化劳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对职工能进能出的约束和保障作用,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不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等符合解聘条件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该矿严格按照“清退一批、吸纳一批、转正一批”的原则,择优将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或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劳务工、农合工优先考虑转正,职工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职业生涯也愈加广阔。

破解能增能减桎梏 提升薪酬激励效能

“过去干着乏累,现在干着起劲儿!”这是该矿实行薪酬制度改革以来大部分职工的共同心声。

配图3_副本.jpg

今年来,该矿以薪酬市场化为前提,按照井下采掘一线、井下辅助、地面人均工资2.5:1.8:1的比例重新调整工资分配结构,并要求各单位区队(车间)绩效基数高于其机关同职级人员收入、一线生产岗位职工工资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机关人员,确保薪酬分配向生产岗位职工倾斜,引导职工向井下一线流动、向关键岗位延伸,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同时,持续完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实施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制度,在政策制定、人才配备、任务部署、宿舍分配、资金保障、车位划分等方面,全力向采掘一线、技能人才和关键岗位职工倾斜,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杠杆作用。

“全年煤炭产销量433.91万吨,超计划13.91万吨,营业收入23.21亿元……”今年年初,该矿职代会暨工作会报告指出,2023年矿井综合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份闪亮的成绩单,离不开人力资源核心要素的全面激活,更离不开三项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

三项制度“一子落”,深化改革“满盘活”。下一步,该矿将持续推进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高质量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全方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助力矿井行稳致远。(孙超 黄年年)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