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王浩连续三届获得职工技能比武大赛泵阀检修工种第一名,授予‘首席职工’荣誉称号,享受中层副职工资待遇……”在生产服务中心第十届职工技能比武大赛闭幕式上,王浩手捧荣誉证书,略显紧张。
王浩,男,198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为生产服务中心采掘机械修理车间链轮维修班班长,负责链轮体、乳化液泵站等维修工作。13年来,他始终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勤学苦练、求真务实、勤奋进取、扎根一线,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赞誉。先后荣获星空(中国)集团“优秀班组长”、中心“优秀班组长”“先进个人”“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等荣誉。
以勤学苦练为基点,提技能强本领。2011年,刚毕业的王浩加入了生产服务中心这个大家庭。初到车间,一脸稚气的王浩就被维修现场的宏大景象所震撼。大型机械设备林立,各类管线错综复杂,职工们忙碌而有序。彼时毫无工作经验的他,站在一旁茫然无措,显得格格不入。万事开头难,王浩就在这样的境遇中开启了成长之旅。
为了尽快熟悉井下设备的性能,他购置了大量维修技术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同时积极向师傅请教。遇到难题,他总是一遍遍追问,一点点记录。下班后的车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有时一手持扳手,一手握钳子,进行链轮设备检查验收与零件组装;有时戴着电焊防护面罩,手持电焊机进行设备零部件焊接制作……就这样,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便很快掌握了维修中的技术和各种技巧。
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促效率降强度。王浩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关键。
链轮体强度高、耐磨性强,在井下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需要补焊修复,但链轮体材质特殊、加工精度高,链窝与链条要有较好的啮合,尤其是焊材的选择较为困难,以往都是外委修理,成本费用较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王浩带领班组成员开展“链轮体修复预热工装及工艺”研究,自主研发链轮加工预热工装,引进链轮自动焊接及数控加工工作站,自主攻克链轮体维修再制造技术工艺,从链窝堆焊加工、材料选型试验、浮动密封修复等方面入手攻关,改变了链轮长期依靠外委维修的局面,实现了自主维修,使整个生产过程减少操作人员2人,效率提高了2倍,年自主维修60余台,产生利润130余万元。此外他还参与“冲击锤工装”等20余项科研攻关项目,为企业节省成本100余万元。
以师带徒为起点,提升全班战斗力。一个人强不是真的强,所有人强才是真正的强大。王浩深知这一点,每次分配到班组的新工,他都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从理论到现场操作,没有任何保留。他鼓励班组成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共同成长,在班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氛围。在他的带领下,链轮维修班就像一片茂密坚韧的竹林,成员们节节向上,秉持共同奋进、勇往直前的信念,向着卓越进发。
作为修理班的“领头羊”,王浩始终以身作则,带领班组成员走在前、干在先。一次,临近下班时突然接到矿方EBZ230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紧急抢修任务,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抢修。他当机立断,召集班组成员展开排查,发现截割部外筒和主轴磨损严重、轴承抱死、浮动密封处漏油等诸多问题。时间紧、任务重,他立即安排班组成员分头行动,拉氧气、取拔轮器、找配件……各项维修工作迅速展开,大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通力协作,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凸显了强劲的战斗力。最终历经17小时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此次抢修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矿井的正常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浩说:“事是干出来的,人是练出来的,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还要专一行,更要精一行。”他没有华丽的语言,对工作的理解简单而朴素。十三载矿山工作的磨砺,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用无悔的青春和满腔的热血践行着“扎根星空(中国)、感恩星空(中国)、奉献星空(中国)”的诺言。(齐建波)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