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2024年,孟村矿坚持信心不减、干劲不松、目标不变的工作思路,以降本、增效、提质为导向,强化物资管理、加大回收复用、加强运行过程管理,做活降本增效、管理提效、全员创效的“实”文章,持续提升矿井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发展质量。
研读政策,降低项目成本。该矿坚持做好研发费用归集和加计扣除,按项目进度对材料费和人工费进行归集,持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并对出台的各项新政策认真研读,合法合规减税。同时,进一步压降外部贷款规模,持续执行紧缩政策控制资金支出,在保证日常生产经营资金的基础上,归还全部外部长期贷款减少利息支出,并从年度成本指标测算着手,确定矿井、部门、区队成本指标,上下衔接,层层相扣,分级管控,严格考核,确保偏离度可控。此外,该矿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努力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支持,合理使用专项资金,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切实把政策利好转化为推动矿井发展的实际成效,助力矿井高质量发展。
材料集中,降低生产成本。该矿建成了15个地面标准化库房,对材料场地分区分类集约化管理,通过预算管理精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成本费用预控化、资源配置科学化,推进矿井内部资源共享,实现“稳产增收、降本提效”目标。原各区队库房材料、配件全部交由材料组集中管理、统一储备,借鉴超市模式,材料分类存放,逐一编码,同时充分利用物资管理系统,将矿井、部门、区队全部库存数据共享,采购计划报送前进行筛选审批,有库存不采购、有旧不发新,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库存,避免物资积压,区队若需领用材料,可方便、快捷取到所需物资,极大提高物资周转使用率,确保材料消耗控制在预算指标内,有效提升了材料的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回收复用,降低材料成本。该矿坚持将“修旧利废、节支降耗”工作日常化,不断在盘活闲置设备和废旧物资再利用上“做文章”,积极寻求“可变点”,争取利润“增长点”,从材料节约入手,从物资管控抓起,制定了《特定材料管理规定》,积极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人人都算账、人人都当经营者”,让已“下岗”的废旧物资、边角余料获得“重新上岗”资格,“化零为整”全面归集井上下废旧物资,材料组联合相关业务部门统筹管理,坚持“先复用后领新”,最大化消化废旧物资降低成本。同时以内部市场化、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严格对矿井各项生产材料消耗实行计划管理,把材料控制指标详细分解到班组、个人身上,并将材料管理纳入优秀班组、班组长考核范畴,让“降本增效”思想在职工心中根深蒂固,“修旧利废”行为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态。
严抓培训,降低管理成本。该矿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开展内部区队辅助作业及零星工程竞拍制,优化自有队伍生产组织,提高工作效率。井下地坪、巷道喷浆、补强支护等基础作业全部由内部区队承担,做到“能自干不外包、能自修不外委”,实现成本管控。充分发挥培训中心在环保培训中的组织作用,不断提升环保人员业务素质,超前做好内部区队接手矿井水处理系统的风险预控,进一步规范环保设施运行,提高环保管理水平。此外,该矿通过“素质提升”抖音公众号、专业技术小课堂等培训新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培训新模式,同时打破工种界限,将各工种技术大拿组成“培训导师团队”,把培训从课堂延伸到生产现场,推行“跨专业旁听生”“一师多徒”等培训模式,找出职工素质提升新路径,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进一步承揽矿井外委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孟村矿干部职工将紧盯经营管控,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力提升矿井经营质效,精打细算降成本、开源节流增效益,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郝杰)
编辑:达文娟